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质量检测试题(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版单元质量检测 (4份打包
单元质量检测一.doc
单元质量检测二.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doc
单元质量检测四.doc
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匮(kuì)乏 销蚀(shí)
虐待(nüè) 匪夷所思(fēi)
B.钥匙(yuè) 败露(lù)
凸显(tū) 前仆后继(pū)
C.烙印(lào) 着(zhuó)意
欺侮(wǔ) 令人咋舌(zé)
D.档次(dànɡ) 皈依(ɡuī)
竹笋(xǔn) 不敢问津(jīn)
解析:A项,“匪”应读“fěi”,B项,“钥”应读“yào”,D项,“笋”应读“sǔ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渊源 潜规则 政通人合 艰苦奋斗
B.阖家 敲门砖 一视同仁 捉襟见肘
C.消耗 交会处 眼花瞭乱 相形见绌
D.协调 中秋节 礼上往来 竞豪奢华
解析:A项,合—和;C项,瞭—缭;D项,上—尚。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________。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______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________,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B.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解析: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很平常。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根据句意选B。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
B.由于购房者大多是以炒房投机者为主,当房价抵不上按揭贷
……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暴殄/忝列 偏裨/裨益 咽喉/呜咽
B.气氛/气愤 休憩/契约 承诺/偌大
C.托庇/庇护 攒聚/积攒 呼吁/气喘吁吁
D.殷勤/殷红 脐带/畸形 谕旨/瑕不掩瑜
解析:A项,tiǎn,pí/bì,yān/yè;B项,fēn/fèn,qì,nuò/ruò;C项,bì,cuán/zǎn,yù/xū;D项,yīn/yān,qí/jī,yù/yú。
答案:D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安倍上台以来,玩弄两面派手法,接连损害中日关系大局,此次又不顾各方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莫名其妙地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充分暴露了其虚伪面目,中国人民对此深恶痛绝。对此,中国人民应该同仇敌忾,大胆担负起领导亚洲各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重任。
A.两面派 B.莫名其妙
C.深恶痛绝 D.同仇敌忾
解析:“莫名其妙”意思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目的很明确,不能用“莫名其妙”。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
B.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近十年,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医药管理部门加大治理整顿医药市场的力度,狠刹药品购销活动中的回扣风。
D.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
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在“小说作品”后加“之一”;C项,成分残缺,“针对”后缺少宾语,可在“药价偏高”后加“的现状”;D项,不合逻辑,“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不能并列。
答案:B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 ②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研究历史离不开叙述 ③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 ④也包括历史叙述主题个人意识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