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江南的冬景》等5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 第15课《江南的冬景》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赤壁赋》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神的一滴》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始得西山宴游记》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四单元《像山那样思考》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47分)
一、基础巩固(22分)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梦亦同趣
B.自余为僇人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选C。A项,趣,同“趋”;B项,僇,同“戮”;D项,受,同“授”。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隙:空隙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C.外与天际 际:交会
D.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
解析:选A。A项,隙:公务之暇。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何为其然也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解析:选C。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承接关系;C项,都是介词,和,同;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无实义。
4.下列与例句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萦青缭白
A.日与其徒上高山 B.穷山之高而止
C.箕踞而遨 D.自远而至
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游于是乎始
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解析:选B。B项,认为。A项,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C项,古义:从此;D项,古义:漫无目的。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居是州
解析:选A。A项,定语后置句,与例句相同;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意有所极,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望如一。
(4)______________,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______________。
答案:(1)梦亦同趣 (2)悠悠乎与颢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3)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 (4)心凝形释 游于是乎始
二、阅读提升(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石之突怒偃蹇……殆不可数 殆:大概、或许
B.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效:呈现
C.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或:有的人
D.余怜而售之 售:卖,出售
解析:选B。A项,殆:几乎,差不多。C项,或:或许,只怕,可能。D项,售: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其石之突怒偃蹇 ②丘之小不能一亩 ③若牛马之饮于溪 ④若熊罴之登于山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选A。四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0.下列各组句子都属于描述小丘胜景的一项是( )(3分)
①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②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③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④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江南的冬景》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23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物阜民丰,能代表江南的风物还是很多的,比如文化上的江南丝竹、评书、昆曲、越剧等,实物上的园林、湖笔、宣纸、青(花)瓷等。
B.我们耳熟能详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专门写给郁达夫的。这首诗作的落款“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就是凭证。
C.“莫名其妙!”“中国首富”宗庆后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时,对实施的香港奶粉限购令给以直接、辛辣的评论。
D.被西方媒体抹黑的英国华商何家金利用法律武器,与英国广播公司说长道短,最终使英国广播公司在网站上公开更正对他的失实报道。
解析:选D。说长道短:评论别人的好坏是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据理力争”。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B.青天碧落之下,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D.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解析:选B。语序不当,“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改成“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
3.依次将下列诗句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字母)(4分)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①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②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③__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④__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A.“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B.“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解析:注意后文语句的暗示作用。①后有“日暮”一词,可推知应填C。②后有“雪月梅”三字,可推知应填A。③后有“更深人静”和“犬吠”“夜归”对应,应填D。④后的“村景”和“一枝开”相照应,应填B。
答案:①C ②A ③D ④B
4.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答案: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 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
5.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采莲子(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
镜头四: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实际上是对诗句的解读和赏析能力。解答时,可对诗句中的诸多意象进行合理地想象,把每个诗句转化为画面描绘出来即可。注意场景及人物神态动作的刻画。
答案:(示例)(镜头三)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害羞了大半天。
6.在下面的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
北方的雨,下得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的雨,像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南方的雨,使人想起③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的高原、平坦的沃土、犄角般的玉米和火一样燃烧的红高粱……
答案:①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②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 ③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
二、阅读提升(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山水情意
四 平
①晴和无风的早晨,陡水湖如一块平滑、温润的碧玉,恬静、安谧地铺展在青山翠岭的怀抱。
②曲折的湖岸,轻柔地飘逸起如纱的晨霭;起伏的山林,舒缓地生发出像雾的晨岚;滑润的湖面,悠然地滋生着如风的轻烟。这静中之动使原本舒缓的山岭有了几分奇崛,让本性平和的湖水有了许多幽深。
③几只小船在湖面轻灵地滑行,朦胧间营造了扁舟出入于烟雨、渔者隐现在山水的旷远意境。
④50多年来,陡水湖始终以“人不知而不愠”的平和本性,深居于赣南山岭间,温婉、沉静地映照着天空的流云、星月,恬淡、亲切地依伴着家山乡岭。
⑤赣南的山水,向来都以自己真切、自然的情意让人动心。当年,流放广东途经赣南的东坡先生,不仅为这方独具性情的自然山水所陶醉,也使遭逢劫难的心灵得到安抚。在满眼青翠的上犹县,东坡先生关于上犹江的诗句里,揭示了灵秀山水中所蕴含的自然玄机:“长河流水碧潺潺,一百湾兮少一湾。造化自知太元巧,不留足数与人看。”今天的上犹县,绵绵青山与淙淙碧水随处可见,历历幽潭同萧萧翠竹散落其间,成为这片土地最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赤壁赋》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巩固(19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而卒莫消长也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选C。A项,“冯”同“凭”;B项,“缪”同“缭”;D项,“知”同“智”。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正襟危坐 危:危险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知不可乎骤得 骤:骤然,突然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解析:选A。危:端正。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D.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选D。D项,“则”,都是连词,译为“那么”。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但前一句中的“于”译为“在”;后一句中的“于”译为“从”。B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但前一句中的“其”译为“那”;后一句中的“其”译为“这”。C项,前一句中的“乎”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后一句中的“乎”是介词,可译为“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舞幽壑之潜蛟 (使动用法)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
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名词作动词)
D.侣鱼虾而友麋鹿 (使动用法)
解析:选D。侣、友:意动用法。
5.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渺渺兮予怀
④何为其然也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⑧而今安在哉
⑨甚矣,汝之不惠
A.①②⑦/③⑨/④⑥⑧/⑤
B.①⑤/②③⑨/④⑥⑧/⑦
C.①/②③⑦⑨/④⑥⑧/⑤
D.①/②/③⑨/④⑥⑧/⑤/⑦
解析:选D。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⑨主谓倒装句,④⑥⑧宾语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神的一滴》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我宁愿把一天中最________的光阴这样虚掷。
②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________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
③火车从来不停下来________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________这些风景的。
A.宝贵 诱惑 欣赏 留心
B.宝贵引诱欣赏关心
C.珍贵诱惑鉴赏关心
D.珍贵引诱鉴赏留心
解析:选A。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当作珍宝看待,重视。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引诱:诱导,今多指引人做坏事;诱惑。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留心:注意。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奇迹。
B.父亲为给儿子治病竟拿着菜刀和扳手去抢银行,虽情有可原但罪无可恕。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虽已不用过那箪食瓢饮的日子了,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D.一阵振聋发聩的锣鼓开头阵后,集结在乐从的111支龙舟赛艇劈波斩浪冲向英雄河,刹那间神龙踏白浪,千帆争竞发。
解析:选D。振聋发聩:原指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现多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侧重指言论,用在这里不合适,可改为“震耳欲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B.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可以在下面惬意地通过。
C.这恶魔似的铁马,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
解析:选D。A项,主语残缺,在开头加上主语“我”;B项,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句子缺主语,应加“船只”一词;C项,搭配不当,第一句话的主语“铁马”与后面的“已经传遍全乡镇了”不搭配,应在“已经传遍”前加上“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
4.将下面几句话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长时间,这小鸟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
②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
③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④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
⑤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啰啰啰嘘”啭着它的歌喉
A.⑤①②④③ B.③⑤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D.②④③⑤①
解析:选D。本语段先总写月色,然后写月色下的景象。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 分值:47分)
一、基础巩固(22分)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梦亦同趣
B.自余为僇人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选C。A项,趣,同“趋”;B项,僇,同“戮”;D项,受,同“授”。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隙:空隙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C.外与天际 际:交会
D.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
解析:选A。A项,隙:公务之暇。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何为其然也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解析:选C。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连词,表转折,但、却/连词,表承接关系;C项,都是介词,和,同;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无实义。
4.下列与例句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萦青缭白
A.日与其徒上高山 B.穷山之高而止
C.箕踞而遨 D.自远而至
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游于是乎始
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解析:选B。B项,认为。A项,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C项,古义:从此;D项,古义:漫无目的。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居是州
解析:选A。A项,定语后置句,与例句相同;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意有所极,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而莫得其涯;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望如一。
(4)______________,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______________。
答案:(1)梦亦同趣 (2)悠悠乎与颢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3)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 (4)心凝形释 游于是乎始
二、阅读提升(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