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0 16:07: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1140字。

  高2022级10月考语文试卷
  2024 年10月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求实即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经世致用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史学开始兴起的时期,秉笔直书就成为史家的崇高美德而受到称赞。尤其是孔子因晋国史官董狐的“书法无隐”而称他是“古之良史”,以及《左传》作者记述了齐国太史、南史氏为书“崔杼弑其君”而不惜以死殉职,这种秉笔直书的精神境界就成为史家遵循的传统。
  唐代刘知几撰《史通》,有《直书》《曲笔》两篇,指出了史学上“直书”与“曲笔”的对立,分析了它们的利害。认为“直书”“直词”是实录的前提,而“曲笔”“诬书”则会造成实录难求。刘知几正是从历史撰述是否是“实录”这一根本点上,来划清“直书”与“曲笔”的界限的。这种求实的精神自司马迁《史记》被誉为“实录”之后,便成为大多数史家追求的目标而形成优良的传统。曲笔作史危害很大,造成的史事上的错误也不少,但在整个史学上毕竟只占少数。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史家是以董狐、南史、司马迁为效法的楷模,存实录、写信史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从史学发展的连贯性来看,任何得计于一时的曲笔作史,终究要为后人所揭露和纠正。
  从史学的社会作用来说,求实,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基础。刘知几说:“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中国古代史学之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在总的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可以从《史记》《资治通鉴》等各类有代表性的著作中看得很真切。《资治通鉴》意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附以《考异》30卷,使其所记、所论有经得起检验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历代盛赞《资治通鉴》者极多,金朝女真族统治者金世宗的话或许更有深意,他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无以加也。”
  在中国古代史学上,有的统治者或有的史家,为着某种需要而掩盖历史真相或篡改已经写出的史书,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跟史学的经世致用并不是一回事,其间界限不可混淆。这种曲笔作史的行为,只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支流,而且总是遭到后人的唾弃和鄙视。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以及它们之间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乃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瞿林东《说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材料二:
  以史学为经世工具的认识,由历代学人不断加以阐发,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深刻。汉初的贾谊把取鉴于历史作为国家施政的要务看待,他说:“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秉笔直书是史家的优良传统,故齐国太史、南史氏不惜性命也要记录“崔杼弑其君”的真相。
  B. 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左传》中董狐秉笔直书的相关记载,但是对董狐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C. 为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史著只能严格写实、客观记录,否则就不能成为优秀的史著。
  D. 材料一所指“曲笔”,是恶意掩盖真相的行为,这与材料二中“子为父隐”的性质并不相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资治通鉴》践行了史家“直书”的优良传统,《史通》则对“直书”作出了理论上的分析。
  B. 金世宗盛赞《资治通鉴》,认为它体现了史学的求实传统和经世传统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
  C. 史家大多效法秉笔直书的楷模,曲笔作史难逃后人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曲笔成为史学支流。
  D. “为亲者讳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虽然如今为人诟病,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得到了贯彻。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左传》不仅写出了一些具体、生动的人物,还记述了个别历史事件的始末,丰富了史书记事的容量,是对《春秋》的继承与创造。
  B. 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书中对中国史书的体裁、体例有总结性的精辟见解。
  C. 《汉书》批评汉文帝居功荒政,提到文帝时期的政局就像寝于未燃之时的积薪之上,又对景帝时期出现的冤狱情况提出批评。
  D. 《史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战争等重要历史场面都很精彩,这增强了史学自身的生命力,也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
  4. 材料二第一段提到了贾谊的史学观,请简析《六国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直书”,请谈谈两则材料对其认识的不同。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围绕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和“致用”传统展开。材料一强调秉笔直书的重要性及其对史学发展的贡献,尤其提到《史记》和《资治通鉴》作为体现实录精神的优秀史著。材料二则探讨史学面对社会需求时在“求真”与“求善”间的平衡,指出伦理与政治因素可能影响史书书写策略。两者共同揭示古代史学的复杂性和多重目标。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秉笔直书是史家的优良传统,故……”错误。根据材料一“以及《左传》作者记述了齐国太史、南史氏为书‘崔杼弑其君’而不惜以死殉职,这种秉笔直书的精神境界就成为史家遵循的传统”可知,选项因果颠倒,正是有这些良史的垂范,才逐渐形成“直书”的传统。
  B.“但是对董狐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错误。材料二看不出贬意,原文“董狐写的并不是直接的历史事实,而是在强调赵盾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可当事人赵盾和后来的评判者孔子以至以后的读者,都认为董狐是在秉笔直书,是书法不隐。显然在这里客观史实与主观认定已出现了一定的间隔”,可见选文更多是客观陈述,且不是对董狐的评价,而是对他人认定董狐秉笔直书这个现象的评价。
  C.“严格写实”错,根据材料二“‘直’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应当包含更丰富的内涵”“也就是说在‘求善’与‘求真’之间,‘求善’是占压倒优势的”可知,“真实”有一定的弹性,出于“求善”的不真实,也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上学路上的“新鲜事儿”
  沈从文
  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①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
  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
  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