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0 11:33: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100字。

  湖南省郴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5.本试题卷共9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跨媒介阅读”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
  我们目前面临的阅读是多种媒介融合的,当我们还在感慨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已经悄然超越传统方式时,似乎忽略了这种跨媒介阅读其实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
  跨媒介阅读改变的是阅读习惯。现在我们生活在多屏的富媒体时代,几乎可以算得上“数字化原住民”了。读者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阅读时眼球转动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当读者去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时,就无法快速地进入文本,感受阅读的快乐。
  跨媒介阅读形式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就是从个体阅读越来越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越来越进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也就是说今后看书,如果在某一个平台上不推送的话,你还会不会关注?是不是会影响到你的阅读习惯?
  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要想通过跨媒介阅读,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成为跨媒介的首选。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一种画面一词语之间互为转化的实践,这就是一种跨媒介阅读的思维表达,是用文字表达影像,用文字翻译影像语言。因此,实现“跨”的基础是不同媒介语言的相互转换。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
  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个人阅读知识。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
  (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网络微视频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占满,人们似乎不愿拿出完整的时间正式地阅读一本书。而中学生也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不愿阅读经典名著,更热衷于休闲娱乐的动漫或综艺节目等。但是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处于数字阅读的多媒介时代,因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而无法感受传统文本阅读的快乐。
  B. 在跨媒介阅读中,只要注重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形成图谱化个人阅读知识,就能体现思维之美。
  C. 跨媒介阅读具有协同化的阅读形式,其实质是从个体阅读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读者的阅读习惯一定程度上受到网上评价的影响。
  D. 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的阅读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介,更不会使其消亡。
  2. 结合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跨媒介阅读的思维表达,是用文字表达影像,用文字翻译影像语言,用来实现“跨”的基础是不同媒介语言的相互转换。
  B. 跨媒介阅读除了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要注重阅读元素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个人阅读知识。
  C.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具有高参与、多样、快捷等特点,在经典名著阅读活动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D. 传统纸质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能更好地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发掘名著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3. 下列学习过程中,不属于跨媒介阅读的一项是(   )
  A. 观看完电影《长津湖》后,学生在班级开展观后感分享活动,交流观后心得。
  B. 观看电影《阿Q正传》后,学生用漫画的方式描绘阿Q的形象。
  C. 学习辛弃疾《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后,学生将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D. 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片段后,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
  4. 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
  5. 经典名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有着多重的教育价值。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在跨媒介阅读的背景下,如何激活《红楼梦》的新生命?
  【解析】
  【导语】材料一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多样化媒介对阅读习惯、形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强调跨媒介阅读通过整合不同媒体形式,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材料二聚焦于经典名著在数字化时代中受新媒介影响的境况,指出跨媒介手段能为经典作品赋予新的活力,强调传统阅读与现代媒介结合的必要性。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新媒体对传统阅读和文学教育的冲击与潜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只要注重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体现思维之美”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五段“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是如何转化的……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可知,思维之美的体现不仅包括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和形成图谱化个人阅读知识,还包括阅读习惯的改变、阅读形式的协同化和社交化、思维表达的体现等。因此,仅注重语言转化和知识图谱,不足以全面体现跨媒介阅读的思维之美。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
  陈幸蕙
  楔子
  一副宽阔的肩膀,常是一处可以泊靠的岸。
  温暖的、美丽的、不歇息的岸。
  永远开启的国度,无言等待的姿势,随时准备给予、温慰或拥抱什么的守候,一座真正可以信赖、可以倾泪、可以放下虚矫的强者面具的安全岛啊!
  现实的风暴与海啸,是只能退在远处逞凶咆哮了;岸,永远呈显一种令人心安的波平浪静的气质。
  ——也许,仍偶有浪花水星溅及发梢颊边吧?但都已不再能威胁什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