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陶知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18 14:51: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41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语文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和杜甫
  蒋勋
  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11岁,可是两个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间规则的叛逆。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圣”需要在人间完成。“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群体生活中的自我锤炼。
  虽然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时的诗歌高峰,李白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与杜甫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非常不同。许多人喜欢争论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爱李白与杜甫?读书时,我很大的一个困扰就是在李白和杜甫之间的矛盾和游移。
  在青春期,很自然会喜欢李白。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现出的自由形态,他的《少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统文学当中不被鼓励。在整个文化体制中,受鼓励或赞赏的是经过很多历练之后的成熟与稳重。青春的热情、冲动、勇气或冒险,在文化当中是被忽略的。早期思想家并非没有碰到这个部分,只是生命充满了两难,为了有所偏重,势必造成对某一部分的忽略。李白式的生命形态在我们的历史当中越来越少,尤其是宋之后。这样的生命形态,年轻、大胆、冒险。《蜀道难》把我们带到一个惊险的世界,对非规则世界发出感叹,这是我们很少有的体验。我们在成长与求知的过程里,一再听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行万里路其实很难。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书房中,生命的真正历练,其实非常少。
  在青年时对李白的爱好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个时候很想背叛学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的规矩,很想像李白一样出走冒险。这未必是对李白绝对正确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觉到他可以达到孤独地出走。那时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李白的诗句。今天对杜甫的感动,是在进入中年的沧桑之后,开始明白他对人间的悲悯,以及他把个人放入群体当中,对使命与责任的承担。
  杜甫的社会性很强,李白根本没有社会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与影子都要解脱社会性。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儒家一定是将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放在群体当中考虑,比如孝与忠,是在家族与国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离了家族和国家,个人的意义无从讨论。李白不讨论这些问题,他就是一个决然的个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杜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体当中。
  圣与仙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形态。在中国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宋朝就开始讨论李白、杜甫到底孰优孰劣,从文学的技巧上来讲,杜诗可以学,李白不能够学。李白才气纵横,杜甫有严格的规范,在杜甫诗的国度中,有踪迹可循。
  宋朝的苏辙认为李白这样的诗人完全不道德,说李白,“白昼杀人,不以为非”。白天杀人都不认为不对,因为李白的诗句当中,有“笑进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其实文学创作与艺术创作一样,很难用社会的功利去解读。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如果用社会功利去解读,都没有办法存留。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本书写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孩爱得天翻地覆,最后自杀。如果多想一点社会道德或者社会现实,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应该被禁掉。宋朝开始就对李白的诗很害怕,因为李白诗里有很多对个人出走的鼓励,后来的教育都害怕这种态度。在《蜀道难》中,哪里有前人开好的路?《蜀道难》最令人感动的是你必须披荆斩棘自己开路,《蜀道难》的快乐正在于此。宋以后的教育体系害怕李白是因为李白的创造力。创造力常常被理解为毁灭力,因为太冒险了,太不遵循人间的规则。杜甫逐渐成为正统文学里的伟大代表者,而李白则备受争议。
  整整一千年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他们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好酒,具有游侠性格,不遵守人间的规则,尽情发挥老庄的生命哲学并将其变成一种典范,所以被称为“诗仙”。
  B.早期思想家并不是没有关注到李白的诗歌中呈现出来的青春的热情、冲动、勇气或冒险,只是因为有所偏重而将其忽略。
  C.李白的诗歌中透出一种孤独地出走的豁达,这契合了青春期叛逆、渴望冒险的心理特征,这是青年人喜爱李白的重要原因。
  D.杜甫怀着对人间的悲悯,舍弃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毅然承担起在群体中的使命与责任,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李白、杜甫孰优孰劣的讨论始于宋朝,人们更倾向于杜甫更优,这里面有文学技巧的比较,更有社会道德的考量。
  B.文章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了不能用社会功利去解读文学作品的结论。
  C.文章不仅用大量的例子增强说服力,还以区分樟树和榕树的好坏设喻,运用比喻论证,让说理更为形象生动。
  D.文章针对人们对李杜优劣的错误认识,破立结合,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下列选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自由与青春、成熟与稳重都是值得鼓励的生命状态。
  B.杜甫将其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放在群体当中加以考虑。
  C.相较于李白,杜甫讲求文学技巧的规范,所以更能够学。
  D.李白诗歌太冒险,太不遵循人间规则,具有毁灭力。
  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评价李白的生命意境。
  5.请概括文章倒数第2段的观点,并简要分析该段的行文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夏初
  顾随
  我喜欢夏初的天气。
  我爱看树和草的鲜嫩的绿叶子。
  古人说:“春秋多佳日。”今人鲁迅先生又说:“北京仿佛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由后之说,则北京这地方未免可怜了,连多佳日的季候都没有。但是我对此并没什么不满,因为我喜欢夏初。
  一天的上午,我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一点声音都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