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20字。
元代杂剧作家
王仲文,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十种,今存《不认尸》一种。明初贾仲明谓其“才思相兼关、郑、马。”(《录鬼簿》(凌波仙)曲)
李文蔚,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江州瑞昌(今属江西)县尹,与白朴相交甚厚。作有杂剧十二种,今存《圯桥进履》、《燕青博鱼》、《破苻坚》等三种。
杨显之,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与关汉卿为莫逆交。经常与关汉卿一起讨论剧作,商酌文辞,故时人称他为“杨补丁”,如明贾仲明为其所作的吊词【凌波仙】曲云:“显之前辈老先生,莫逆之交关汉卿。幺末中补缺加新令,皆号为杨补丁。有传奇乐府新声,王元鼎师叔敬,顺时看伯父称,寰宇知名”。作有杂剧九种,今存《临江驿》、《酷寒亭》两种。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六种,现仅存《赵氏孤儿》一种。《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悲剧,也是杂剧名剧之一。明朱权评其剧作的风格为“雪里梅花”。(《太和正音谱》)
张国宾,又名张国宝、张酷贫。艺名喜时营,大都人。是一位演员出身的作家,作有杂剧五种,今存《衣锦还乡》、《汗衫记》、《罗李郎》等三种。他的剧作戏剧性强,语言质朴自然。
石君宝,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十种,今存《曲江池》、《秋胡戏妻》、《紫云亭》等三种。
高文秀,东平(今山东)人。府学生员。早卒。作有杂剧三十二种,数量仅次关汉卿,且其剧作的风格也与关汉卿相近,故时人称他为“小汉卿”,如贾仲明为其作的【凌波仙】吊词云:“除汉卿一个,将前贤疏驳,比诸公么末极多”。么末,即为杂剧之别称。他的剧作多以水浒故事为题材,如有关梁山英雄李逵的戏就有八种之多。所作杂剧今存《遇上皇》、《襄阳会》、《双献功》、《须贾谇范睢》、《渑池会》等五种。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平事迹不详。康进之也是一位以写水浒剧闻名的杂剧作家,作有《黑旋风老收心》、《梁山泊李逵负荆》两种杂剧,均写黑旋风李逵的故事,在当时十分流行,如贾仲明为其作为的【凌波仙】吊词云:“编《老收心》李黑厮,《负荆》是小斧头儿。行于世,写上纸,费骚人和曲填词”。今存《李逵负荆》一种,是现存元人水浒剧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李直夫,本姓蒲察,人称蒲察李五。女真族人。居住在德兴府(今河北怀来县)。生平事迹不详。一说官至湖南肃政廉访使。作有杂剧十二种,现存《虎头牌》一种,写一个金朝的军官银住马,因醉酒失误军机,受到担任元帅之职的侄子的责打,事后元帅又亲自向他谢罪。在剧中反映一些女真族的风俗习惯,而且还用许多少数民族的曲调。
李好古,保定人,一说平阳(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巨灵神劈华岳》、《赵太祖镇凶宅》、《张生煮海》等三种杂剧,都是神仙故事。今存《张生煮海》一种,同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同为杂剧中的两部神话剧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