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202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1380字。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202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具有独特的地位:人们遥望月亮思念亲人、故乡,抒发思古之幽情、个体之孤独,祈愿天长地久、团圆美好。古往今来,月光始终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国人的心灵。
近期,正值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班级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开展“探当空皓月??品华夏文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话月情结】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了关于中国人月情结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1~9题。(共24分)
(一)拜月
①自上古时代,人们就将月亮作为神明来崇拜。月崇拜是原始宗教崇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sì日月的宗教礼俗。太阳和月亮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阴阳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秋,空间方位上属东西,五行中属水与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②拜新月是中国古代古老的月亮崇拜。新月,指初一的眉月,也可指十五的满月。在唐代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或中秋之夜。唐人李端的一首《拜新月》,最能体现古人拜新月的情态意趣之美: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首诗写女孩儿拜月时娇俏的姿态: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喃喃细语,一派虔诚纯真的清新意象。可见,古时的女孩子们无疑把月当成了自己的保护神。
(二)赏月
①古人农事和日常生活安排的节律,________________,也称阴历。《宋史??太宗纪》记载,宋太宗“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自北宋开始,我们熟悉的八月十五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才逐渐形成。
②宋人过节的方式以宴饮玩乐和赏月为主,也很重视亲友聚会这样的交际功能。宴饮是中秋节的重头戏。中秋时节正是卖新酒、吃螯蟹、尝鲜果的好时机。《东京梦华录》记录了这时上市的水果有:石榴、梨、枣、栗、葡萄和各色鲜艳的橘子。至于月饼,则是在元明时期才正式成为人们互相馈赠的节日礼物。
③宋代中秋风俗各地并不相同。杭州多于八月望月、观钱塘潮以及放河灯,人们把叫做“一点红”的羊皮小水灯放入河里,几十万盏,浮满江面,灿烂如繁星。北宋时的汴州中秋风俗则是拜月。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三)咏月
①质朴的先人将许多美好的情感倾注在月亮上。在先秦时期,望月怀人的咏月主题风靡一时。《诗经??陈风??月出》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以月为意象来喻美人、寄情思的传统。《国风??邶风??雄雉》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之句,就是以日月往迭思君子从役之久的咏月怀人诗。月亮最早作为一个审美对象从景物中独立出来。南朝周祗在《月赋》中这样描述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是清远,高洁,明润的,因此月光中的景物也会平添神韵。
②同时,月亮也成为游子思乡、亲人怀念和离别的借物抒情载体。张九龄以满月比喻思妇与游子的情感:“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赋得自君之出矣》)离愁别绪如月光一点点消退,心情日渐陷入阴霾。孟郊《古怨别》云:“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月下怀人、月下思乡、月下的孤独与愁绪等,都是咏月诗常见的意象与主题。
③此外,月亮还成为传达诗人内心孤独感的出口。诗人在表达孤独的时候,常选取一些具有概括性的意象,比如月、山、地、河之类,以自然物的bó大衬托作为个体的人之渺小。作为个体的人处在巨大的空间时,容易产生寂寞与孤独之感。
1.请你用正楷字抄写短文(三)中的诗句“瞻彼日月”。(1分)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1)这首诗写女孩儿拜月时娇俏的姿态: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喃喃细语,一派虔(A.qián B.wén)诚纯真的清新意象。( )
(2)月亮也成为游子思乡、亲人怀念和离别的借物抒情载(A.zài B.zǎi)体。( )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1)祭sì___________ (2)bó大__________
4.在短文(二)第①段画“___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依据的都是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B.都是依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C.根据的都是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D.依据的都是依月亮盈亏变化而定的“月历”
5.短文(三)第①段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组同学搜集到一副与月亮相关的对联,但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将这副对联正确组合。(2分)
天更远 捞到水底 天近山头 月还沉 月浮水面 行到山腰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国人的月情结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请为他们答疑解惑。(5分)
(1)短文(一)标题为“拜月”,请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说说中国人拜月的目的有哪些。(3分)
【链接材料】(一)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幼女诗》
(二)“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