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8 20:27: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820字。

  保密★启用前【2024年5月30日上午9:00—11:30】
  2021级高考仿真演练(二)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6.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现代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对人类社会影响空前巨大的深远社会变革,范围之广包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其进程直到今天依然在不断深化中。几十年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理论,跳出了西方现代化的窠臼,让全人类看到了现代化未来之路的曙光。
  ②西方现代化理论崇尚工具理性,尤其是西方经济学将人假设为理性的“经济人”,对人进行片面化和工具化,将人的全面发展孤立于社会发展之外。“人”的因素在传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中虽然被提及,但未能成为高于规范性抽象工具的价值选择。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一种将人置于主体地位的现代化理论。
  ③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了“人”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观。一方面,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践行者和创造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以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力量武装现实的人,在满足人的需要过程中让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经济现代化产生良性互动,不断奠定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的人本定位,把人的现代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解决了一个积贫积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程中,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有没有”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代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物质文化生活“好不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④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现代化过程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安排和理论体系。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倾向于强调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的普遍进步,每个人的福祉因此而提高,但却忽视了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度失衡。无论施行再多的改良政策,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只将财富分配进行调节用以缓和社会矛盾,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近1亿人口脱贫的巨大工程,在实践中提出了一整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计划和解决方案,现阶段,又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伟大征程,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构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在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将共同富裕上升为制度性、体系性的实践指导与理论遵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飞跃。
  ⑤此外,中国式现代化还重新定义了现代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人以地球主宰者的俯视之姿最大限度地对自然进行攫取,以换来巨大物质财富的生成与积累。伴随着对生态自然造成的影响与破坏的加剧,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真正从人本角度出发,深刻回答了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两山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从人类中心攫取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无限度开发利用转变为良好生态才是民生最大福祉,中国式现代化从西方现代化“污染—抗议—治理”模式中跳脱出来,填补了西方现代化理论中人本现代化思想理论的匮乏。
  ⑥中国走出了一条明显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世界更大范围内的实践与发展将会迎来前景广阔的春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日臻成熟虽不一定能给其他迫切需要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提供现成可供应用的模板,但一定会以其更高标准的现代化目标与现代化价值追求吸引全球目光,以一种批判的、包容的和发展的理论自觉引领世界现代化新高度。
  (摘编自刘儒、陈舒霄《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化是任何社会变革都无法比拟的,其影响深远,涉及人类生活各个领域。
  B.西方现代化理论中人被片面和工具化,处于从属地位,其全面发展不受重视。
  C.中国式现代化虽是一种后发现代化,但却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D.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一旦成熟,就可以给一些亟待发展的国家提供现成的模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三个角度提出了三个分观点,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将人置于主体地位的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B.文章主体部分在论证三个分观点时,都先与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对比,然后以中国式现代的实践为例证,论证充分。
  C.二十大报告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等相关表述可作为材料支撑第③段观点,权威可信。
  D.文章由现代化引出中国式现代化,并与西方现代化进行对比,提出观点并予以论证,最后展望美好未来,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没有”的解决和“好不好”成为核心要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观的体现。
  B.西方现代化理论忽视了社会财富分配的极度失衡,其任何调节的改良政策都只能是权宜之计,对缓和社会矛盾作用有限。
  C.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填补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的匮乏。
  D.中国式现代化在以人为本、实现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伟大成功体现了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蚂蚁如今被分成19个亚科。到目前为止,在所有昆虫群体中,它们表现出的适应多样性最令人印象深刻。这是蚂蚁在其约1.2亿年的进化史中进化而来的。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单个蚂蚁的脑容量可能已经被拓展到了极限。当个体进化达到一定程度,进化线就会转而在社会组织方式上发展出优势。行军蚁、编织蚁、切叶蚁的惊人壮举并非源于单个群落成员的复杂行为,而是众多同巢“工友”共同协作的结果。如果你想观察一只游离于其群落之外的蚂蚁,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