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初四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91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初四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将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必须和试卷上的题号一一对应),答题内容不要超出框外;
3.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分数120分;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⑥饿死真吾志,_______________。(文天祥《南安军》)
⑦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②. 贤者能勿丧耳 ③.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④. 俯身倾耳以请 ⑤. 一轮秋影转金波 ⑥. 梦中行采薇 ⑦. 苟全性命于乱世 ⑧. 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酒、贤、吟啸、倾、薇、诸侯。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富有创造性 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B. 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C.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D. “环保老人”们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处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此处指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知疲倦,符合语境;
B.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不能用在同学间,不符合语境;
C.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含贬义。此处指应该对待任何问题都认真严谨,应用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D.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此处指把垃圾捡起来,不符合语境;
故选A。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B. 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打破“数据桎梏”,才能不断改善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水平。
C. 实施“乡村振兴”政策,政府不但要给予乡村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在观念上引导农民共建美丽、富饶、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D. 通过阅读刘慈欣 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缺少成分,在“互利共赢”后加上“为核心”;
B.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
D.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C。
4. 下面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发闾左適戍渔阳”里的“闾”意思是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B.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编年体史书《左传》中的《曹刿论战》。
C.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亲射虎”是以孙权自喻,表示自己勇武可用,“遣冯唐”是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则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D. 《天下第一楼》是一部独幕话剧,被誉为《茶馆》的姊妹篇;《屈原》中有大段的独白,运用了夸张、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枣儿》全剧只有一个场景,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赋予“枣儿”以丰富深刻的内涵。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