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920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12分)
1.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与文学、美学等艺术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请赏读下面书法作品,并选出对其最不恰当的评价。( )(2分)
【甲】 【乙】
【丙】 【丁】
A.【甲】作品为楷书,字体方正,严谨工整。 B.【乙】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
C.【丙】作品为行书,俊秀洒脱,灵动流畅。 D.【丁】作品为草书,结构匀称,潇洒飘逸。
2.诗文中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心境,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请阅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10分)
诗文中有画。我们可以从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欣赏“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初春明丽之景;也可以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
诗文中传情。在《沁园春•雪》中,毛泽东面对苍茫大地抒发胸中豪情: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月夜忆舍弟》中,杜甫借月表达念亲怀乡之情: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无题》中,李商隐以浅显通俗的比喻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中寓理。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告诉人们人生没有永远的圆满,要有豁达的胸襟。
二、读•思(38分)
(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开展了以“自强不息,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 内涵我诠释】
3.请概括下表名言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2分)
名言 出处 内涵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战胜自己,奋斗不息。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后汉书•张衡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栏目我设计】
4.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有关“自强不息”的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将栏目二的设计意图补充完整。(2分)
【示例】栏目一:图说“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通过摄影、绘画等作品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用形象化的方式使同学们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栏目二:演说“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诗歌我推荐】
5.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请你从下面艾青的两首诗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