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4840字。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能根据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名篇,内容上以写景抒情为主,兼及叙事和议论。其中既有现当代散文,也有古代散文。本次讲解了古代散文《登泰山记》,通过对山巅所见、日出奇景、自然风貌的赏析,表现了泰山的雄伟瑰丽,表达了作者登上泰山的喜悦、兴奋之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赞祖国山河的强烈情感。这些散文名篇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完美融合。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大都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二是意蕴深厚。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物之美,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优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抒情散文对语言美的要求更高。这几篇散文的语言美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学习时要注意品味。通过语言的赏析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学鉴赏的眼光,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
3.赏析文中的美景,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理解并体会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鉴赏写景文字,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别样的登山兴趣与雅致。
【教法学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以单元任务群为抓手,精心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大家假期绝佳的选择,这个暑假大家去旅行了吗?
生:有,去了北京,没有......
师:无论有还是没有,今天让我们跟随姚鼐的脚步一起走进泰山感受他笔下的泰山美景。(板书课题)
二、诵读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解了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之后,先给大家播放名家诵读,要求大家带着两个任务去听,
(1)正字音,
(2)标出不懂的字、词、句式。
师:听完名家诵读结合课下注解自由诵读文本,并疏通文意。
生: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以后,提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
生:没有。
师:看样子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接下来就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三、活动一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