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 22:28: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480字。

  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易传》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辩证法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系辞传》①说:“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又说:“爻者,言乎变者也。”在《系辞传》作者看来,《易经》就是一部讲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书。《易传》的这种辩证法思想,对美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②《易传》“阴阳刚柔”的思想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关于美的两大类型的统一观。
  ③《系辞传》认为,宇宙万物变化的原因,是事物内部两种对立因素的互相作用。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就是阴和阳,也就是柔和刚。在这个思想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把美区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壮美和优美。或者叫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美的这两大基本类型,同时也就是艺术意象、艺术典型、艺术风格的两大基本类型。
  ④《易传》的影响不仅在于这两类美的区分,更在于这两类美的统一。《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为道。”就是说,阳和阴,刚和柔,不但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都是“道”所不可缺少的。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壮美和优美的关系,就不是相互分裂的,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所以姚鼐说,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偏胜”,但却不可以“偏废”。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⑤在西方美学中,崇高和美是对立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的统一,崇高则是理性内容压倒和冲破感性形式。中国古典美学的壮美,却并不破坏感性形式的和谐。它仍然是美的一种,是阳刚之美。它和优美(阴柔之美)并不那么绝对对立,也并不互相隔绝。相反,它们常常互相连接,互相渗透,融合成统一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系统中,壮美的形象不仅要雄伟、劲健,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韵味;优美的形象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
  ⑥《易传》“知几其神”的思想引发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⑦《易传》在讲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时候,提出了“神”这个概念。《系辞传》说:“阴阳不测之谓神。”韩康伯注:“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求也。”“神”是“阴阳不测”,“变化之极”,“神”,是“妙万物而为言”,也就是说,“神”是世界万物的极端微妙的变化的规律。
  ⑧既然“神”是宇宙万物微妙变化的规律,《系辞传》的作者又进一步认为,凡是把握了宇宙万物微妙变化的规律的,也就可以说是达到了“神”的境界。《系辞传》说:“知几其神乎!”又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兆,“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系辞传》作者用“知几”“知来”来规定“神”的概念,这就是说,凡是能把握事物变化的先兆,能预见事物发展的将来的,就叫做“神”。换句话说,凡是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就叫做“神”。这样,“神”的概念,就成了一个认识论的概念。
  ⑨后来,庄子的寓言故事也使用了“神”这个概念。庄子说的“神”,是指人们在技艺上达到的神化的境界。这同《系辞传》所说的“神”显然有着逻辑上的联系。《系辞传》讲的“神”是指对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微妙规律的把握,庄子讲的“神”则是指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微妙规律而后获得的一种创造的自由。经过庄子的发展,“神”的概念就由一般的哲学概念转化为一个美学概念,从而对审美和艺术领域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人把“神”作为一种很高的、甚至是最高的审美标准来品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很多艺术家则把达到这种神化的境界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审美理想。
  【注】①《系辞传》是《易传》七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总论《易经》的大义、原理、功用、起源及筮法等,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概念。
  (摘编自叶朗《<易传>辩证法对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传》阴阳刚柔的思想将美区分为壮美和优美两大基本类型,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关于美的两大类型的统一观。
  B.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并非相互对立隔绝,而是常常互相连接、渗透,融合成统一的艺术形象。
  C. 文中“神”的内涵,先是指“事物变化的规律”,再是“对规律的把握”,最后是“把握规律后获得的创造自由”。
  D. 《系辞传》认为把握了事物微妙变化的规律,就可至“神”的境界,这一境界是很多艺术家毕生追求的审美理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阴阳刚柔”到“知几其神”,由表及里地论证了《易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B. 文章展开论述时,大量引用《系辞传》中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易传》辩证法对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C. 第四段将西方美学中崇高和美的关系与中国古典美学中壮美和优美的关系对比,论证了中国古典美学两类美的统一观。
  D. 末段对《系辞传》中的“神”和庄子寓言中的“神”的关系进行论述,阐明了“神”由哲学概念到美学概念的转化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这一论画理论,反映了《易传》阴阳刚柔互相渗透,融合统一的美学思想。
  B. 作为一般哲学概念的“神”,它能把握事物变化的先兆,预见事物的未来,但不能对审美和艺术领域产生直接的影响。
  C. “知几其神乎!”中的“神”之所以成为一个认识论的概念,是因为它能把握事物变化的先兆,能预见事物发展的将来。
  D. 如果作家艺术创作达到了庄子所说的神化的境界,那么作家就具有了把握事物变化发展规律后获得的创造的自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易传》阴阳刚柔的思想将美区分为壮美和优美两大基本类型”错误。由原文“在这个思想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把美区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壮美和优美”可知,原文说的是“中国古典美学”把美区分为两大基本类型,而不是“《易传》阴阳刚柔的思想”。
  C.“最后是‘把握规律后获得的创造自由’”错误。由原文“《系辞传》讲的‘神’是指对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微妙规律的把握,庄子讲的‘神’则是指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微妙规律而后获得的一种创造的自由。经过庄子的发展,‘神’的概念就由一般的哲学概念转化为一个美学概念,从而对审美和艺术领域产生直接的影响”可知,“把握规律后获得的创造自由”是庄子讲的“神”,庄子对“神”的发展,不属于文中“神”的内涵。
  D .“《系辞传》认为把握了事物微妙变化的规律……”错误。由原文“庄子讲的‘神’则是指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微妙规律而后获得的一种创造的自由。经过庄子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北黑土地含碳量高、土壤质地疏松、适耕性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由于高强度开发利用和用养失衡,传统的翻耕技术破坏地表秸秆保护层,以及风蚀和水蚀严重等因素,黑土地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