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710字。
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原浆散文”倡导类似复活传统酿酒工艺,是文学事件,更是身体力行的文学行动。其志在矫正当下散文创作的某些误区。不过,仅仅依靠“原浆散文”稀贵的“原浆”,很难彻底矫正散文界由来已久的勾兑注水风气。但即便如此,倡导“原浆散文”依然是有意义的。就其行动和实践而言,我认为说它是一场静悄悄的散文文体变革也不为过。
类似“原浆散文”,《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用稻谷的有机生长,煤和石油的形成对应好散文的发生。大概在2017年,他曾经说:好散文是一种娇贵的恩赐,你可以等待、酝酿、诱导,却很难策划和炮制。那等待的过程,有时如稻谷的有机生长,需要耗费几个节气,有时如煤和石油的形成,要耗费几十年或上百年。和一般只看文本最后的呈现结果不同,这里将好散文的生成视为包含了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程控制。
怎样的散文算得上是“原浆散文”?《原浆散文精选集》最前面有范晓波的短文《痛饮生活的原浆》。这篇类似宣言的短文是“原浆散文”的“行业标准”。其中写道:“要求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像乡村酿谷酒一样用真本实料,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期待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与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的厚重之作。”可以发现,“原浆散文”既强调材料,也看重流程和工艺。
从中国当代散文史看,“原浆散文”不是孤立的文学事件。每至散文走到高蹈地疏离大众、时代、现实生活、人与文之常情常理的时刻,就有类似“原浆散文”的倡导和矫正。远的不说,2007年,针对“新散文”疏离现实和大众,沉溺于智性和炫技,杨献平等人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差不多同时,周闻道等人提出无遮蔽、敞亮和本真的“在场主义散文”。其内涵和边界并不统一,文学批评家陈思和的理解相对平易,“就是作者必须在场,必须面对生活的实际状况,不要用文字当烟幕把生活遮蔽住,要直接明确地表达生活的本来状况和作者最冲动、最原始的想法,这是散文的灵魂”。
尽管重心有别,预期也不尽相同,“原浆散文”还是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在场主义散文”是一脉上的。
(摘编自何平《光明日报•“原浆散文”重视一手生活经验》,2023年10月11日)
材料二: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原生态散文似乎是你的标签,重要标签。你也是这个流派下的标志性作家。虽然我看到你在书上说,你不愿意站到某个旗帜下,也不愿意被归类。但至少,你是散文原生态的首倡者。
杨献平(以下简称杨):关于“原生态散文”这个主张和提法,它有个背景。即,2000年到2006年左右,整个中国的散文写作一方面求新求异,另一方面追求形式、语言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基本上沦入了“向内转”“玄怪异”的窠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不易策划、炮制,需要作者等待、酝酿和诱导,所以“原浆散文”的“原浆”稀贵,问世的作品数量少。
B.《痛饮生活的原浆》一文明确了“原浆散文”的认定标准,把它编排在《原浆散文精选集》全书最前面,别有深意。
C.提及原生态散文,姜广平自然想到其代表作家及理念的首倡者杨献平,并急于了解杨献平不愿被归类的原因。
D.杨献平在《原生态:散文十三家》后记中援引古人的话,指出了散文的必备品质,这本书在散文界也颇有作用。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就我国当代散文史而言,即便是没有“原浆散文”,也会有类似的文学事件发生,以校正散文创作的问题。
B.如果作者的文字不能表现生活的实际情况,即便作者在场,也和“在场主义散文”本真等特征不符。
C.为校正当时散文写作的诸多弊端,杨献平倡导呼吁原生态散文的写作,他的主张在散文界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D.杨献平认为专业散文家写的时间久了,难免会陷入写作的套路和模式化,也就丧失了文艺路上的创造力。
3.下列对“原浆散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浆散文强调对材料的高要求,好比乡村酿谷酒使用真材实料,散文家创作原浆散文需要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
B.范晓波用稻谷的有机生长、煤和石油的形成形象地譬喻了好的散文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耗时良久,作家要有耐心,能等待。
C.范晓波期待散文作家们“经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和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是对原浆散文创作流程和工艺的提倡。
D.相较于“原生态散文”“在场主义散文”,原浆散文的登场,虽难以彻底扭转散文界不良风气,其实践效果却大大优于前二者。
4.材料二为人物访谈,请简要分析姜广平在这次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5.材料一认为,“原浆散文”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是一脉上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师傅(节选)
何顿
①我们应该叫师叔的周进元,突然出现在武馆里,我就预感会有什么事发生。
师叔扫一眼武馆的人,把师傅拉到一隅叽叽咕咕地说了些话,声音很小,听不清,只见师傅走过来对师爷说:“师傅,我恩师向恺然老师找我。我今天要去长沙。”师爷捋着灰白的长须,朗声道:“去吧。”师傅给师爷一个拱手,跟着师叔匆匆而去。
这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的一天,这一年橘树开花的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四月初就应该开的,直到这个时候屋两旁的橘树才开花,香气袭人,招来了蜜蜂和蝴蝶。杨四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