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6/3 22:14: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370字。

  2023届成都市重点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关于美,不应悬置在一个孤立静止的语境中谈其本质、属性及内在关系,更不能机械地认定“美是客观的”或者“审美是主观的”,否则永远跳不出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定式和理论分析模式。
  ②美究竟是什么?美乃人类对世界的意象感知。因美在感知中,毕加索曾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美也在“情景”中,人与“情景”互生互存,交融亲和,当人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时,在恰当的“情景”中,美即闪现出来。
  ③美属于一种“意象”。所谓“意”,即人的精神维度观照的抽象思维,当美在“意”中,人可感知到瞬息万变的抽象之美,诸如观念艺术、互动艺术、虚拟艺术等艺术样式借助抽象之意与受众发生关系。所谓“象”,即“情景”的物理维度观照的具象思维,当美在“象”中,艺术家可捕捉到可视、可听、可触、可品的形象之美,造型艺术、影像艺术、戏剧艺术等在“象”中与受众产生共鸣。可见,美具有“意”和“象”双向性,当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闪现,艺术家便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创作之境。
  ④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被艺术家注入人类情感,艺术作品才有了“生命”,才有了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存在于——人(艺术家、受众)、艺术作品(艺术家的作品和受众感知的作品)和宇宙(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艺术三要素中。当三者在一个共同的维度,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卓越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板桥的“三竹说”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人、自然和作品之间的这种审美互动。美的闪现,美的感知,美的捕捉,美的体悟,皆在“物化”的意象中完成,并且通过艺术家个人的审美修为,将无形之“美”落实成“象”,使之成为可视、可听、可触、可品的有形之态,最终以笔墨的形式落实到纸面上。可见,情感性的意象思维贯穿于艺术创造、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全过程,而艺术作品承载着将抽象思维转化成具象思维,将无形之美转化为有形之美的价值属性。
  ⑤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还具有超越性和观照性的内在属性。首先,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超越文化、历史,超越时代,甚至超越生命。审美价值的超越性成就了艺术作品的永恒生命,诸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梵高的《星空》等。其次,其观照属性则体现在对真、善、美的表现等。
  ⑥可以肯定地认为,判断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是错综复杂的。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衡量的尺度和标准难以统一。标准难以统一并不会弱化审美的重要性。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立足中国文化,以中华美学传统为核心,汲取中西美学精华,让中华美学精神在今天释放其巨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既应和时代的呼唤,也契合国人美好的精神需求。
  (摘编自王可《美在意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析美,不应在一个孤立静止的语境中,而应该跳出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定式。
  B.所谓“意”,是人类精神维度中的抽象思维,当美在“意”中人可感知到抽象之美。
  C.所谓“象”,是物理维度中的具象思维,当美在“象”中艺术家便进入了创作之境。
  D.将“美”落实成“象”,需通过艺术家个人审美修为在创造艺术作品时进行并呈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指出两种错误认知,而后提出论题,接着具体阐释美在“意”和“象”中。
  B.文章以“美究竟是什么”为立论前提,并由此引向论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问题。
  C.文章为严谨有效证明观点,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D.文章④到⑥段较深入地阐述了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条件、内在属性及评价标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家进入“物我两忘”的创作之境创作出的艺术品,必具有卓越的审美价值。
  B.美首先通过艺术家在“物化”的意象之中完成,再以笔墨的形式落实到纸面上。
  C.不同人给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结果千差万别,仅因为不同人审美能力不同。
  D.以中华美学传统为核心,汲取中西美学精华,有助于促进中华美学精神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利用闲置仓库,因地制宜快速建设,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行的独立储能电站——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能电站日前在格尔木市投产运营。
  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弃风、弃光的高峰时段,储能电站采用“共享”模式,可将原本无法上行电网的绿电暂存,躲过“高峰期”,待消纳能力提升,再由储能电站将调频后均衡、优质的电能发送至电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