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 约8410字。 - 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8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好书,可以让我们对远方的世界充满无限的暇想;好书,可以支撑我们在风雪载①( )途的寒冬中静待春风.读文学,让我们的思维冲破羁拌,任意驰聘;读史学,让我们以史为鉴,不入歧径;读哲学,让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仰望星空;读自然科学;让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前景.读书,让我们思想[甲]_____;
 读书,让我们灵魂[乙]_____;读书,是青春最好的模②( )样.
 来吧,让我们一起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① ② 两处加点字读音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zài mú B. zài mó C.zǎi mó D. zǎi mú
 (2)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深邃 轻盈 B.深奥 丰盈 C.深邃 丰盈 D.深奥 轻盈
 (3)文中有两个错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
 ①_____改为_____ ②_____改为_____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全横线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_________,江春入旧年。(_____《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杜甫《_____》)
 (3)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人生,当如莲。做人应洁身自好,如周敦颐所言“________,________”,像莲那样怀一颗赤子之心,在不良风气面前才能够始终保持一身正气。
 3.下面是某城市厨余垃圾的有效利用流程图,请依据本图,把以下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4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0分)
 (一)名著阅读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摘自老舍《骆驼祥子》)
 4.请你结合祥子的经历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在一次学校举行的辩论赛中,反方同学对“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持相反观点。如果以读过的名著人物为例,下列人物作为反方论据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宋江 B.匡超人 C.简??爱 D.阿长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甲】 【乙】
 越中览古 姑苏怀古
 [唐] 李白 [南宋] 姜夔
 越王勾践破吴归,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
 义士还家尽锦衣。 江涵星影鹭眠沙。 宫女如花满春殿, 行人怅望苏台柳,
 只今惟有鹧鸪飞。 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
 6.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所表现的画面。(3分)
 7.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以“归”统领全诗,写越王灭吴后班师回朝,“尽”字暗示其以后的生活图景。
 B.甲诗通过二、三两句摄取两个镜头,表现了诗人对越国称霸一方后繁荣景象的盛赞。
 C.乙诗前两句动静结合,前句以云写舟之动,后句以“鹭眠沙”写静,均突出江之静。
 D.乙诗结尾融情于景,景物的渲染与感慨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愈发厚重。
 8.甲乙两诗都是怀古诗,请分别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句,说说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不调子
 有不调子,恒以滑稽①为事. 辈流间有慧黠过人,性识机警者,皆被诱而玩之。尝与一秀士同舟,泛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