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4/2 22:00: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030字。

  2023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
  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绘画的主题是人物,探究重点在于形与神之矛盾,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观点出发,“传神”的对象是客观物象的生命本质,此“神”得之于静态的有限之形,所传达的也只是有限的生命和“神”。庄子笔下那些“形若槁木”、“其神凝”、“自然其神”、“无所顾盼”等“德充”之人,若以其形出发去传达其神韵,则无从下手,因难重重。可见,形神说所及的只是有限的生命,其形体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其内在神韵的传达,所以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人、山水和狗马同样都有其形有其神,但顾恺之认为画人最难,正在于人比山水、狗马更为集中地体现了精妙流转的内在“神韵”,而这种神韵的传达不赖于形,而在于艺术家的“迁想妙得”。绘画实际上是以神写神,顾恺之已有意识,但其“传神写照”不能脱离“以形写神”的藩篱,没有表现出此种意义上的充分的艺术审美深度。
  谢赫的“气韵生动”观从万物本源的意义上去探究“神”之所在,借助“形”却又不局限于有限的“形”来表达“神”,用“气”“象”取代“神”“形”的概念,弥补了传统形神观的理论局限,实现了从有限之形向人之内在精神的对象化的无限之“象”的转变,从外在生命的审美过渡到了人的精神生命的审美。张彦远《论画六法》:“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谓非妙也。”意思是扈神人物之生动,不仅仅在于形之生动,形之生动未能全生命之本质,须以生命本质为指向的"神韵"充盈其有限的画面和物象,才能达到"全"。从另一个角度说,对生命本质的“神”的追求,也内在要求艺术家超越画面和物象的局限,从宇宙万物的生命本质以及蕴含了自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神思的无限之形出发,既包孕其中,又超脱于外,达到与物一体更超然于物的“气”的审美境界。
  在庄子那里,就已经有“神以守形”和养神以全生保身的理论;汉末魏初的《人物志》已产生用观察神形以品议人物的社会风尚和政治标准;魏晋时期,嵇康主张养生必须养神、超形质而重精神,使人物品藻也出现重神的倾向,即重视人的风神、风貌等内在精神。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即是承袭了这种审美意识,要求人物画表现物象内在的精神之美。《世说新语•巧艺》中顾恺之“益三毛”的故事即是在对所绘人物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悟对”之后,通过有限之形去传达人物无限的“神明”,即人之神韵、神动,呈现出画如其人的精神气质和神动之感。这种“神动”的传达,在顾恺之那里是通过“人之所顾盼”而实现,但顾盼之神韵落于笔头纸上却只能是静态的短暂定格,无法解决“神动”之无限的问题,所以顾恺之也感慨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身动易得,神动难求,“气韵生动”提出了比“神韵之动”更高的审美创作要求——“生命之动”。“气韵生动”与“传神”虽有联系,但“气韵生动”需从“气”和“韵”两个方面去考察,“韵”的涵义大致和“传神写照”相当,“气”的涵义却超出了“传神写照”。因而,“韵”就内在地包含了“传神”所指向的“神韵之动”,而“气”则通向了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凝结着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呈现出浑然一体、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动"。正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气韵生动"的审美目标不仅在于传神,表现“韵”之“神动”,更是通过“气”去实现对贯通整个宇宙和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总体的概括。因而,谢赫之"气韵生动"对"传神"之说既有借鉴和吸收,也将审美深度从“神韵之动”推进到“生命之动”的层面。
  (摘编自傅芳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气韵生动”与“传神写照”关系之辨析》)
  材料二:
  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核心思想——“传神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淮南子》中“君形"论的影响。《淮南子》认为,"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恺之认为,画人比画山水、狗马要难,原因之一是人集中体现了精妙流转的内在“神韵”,
  而山水、狗马则不体现。
  B.张彦远认为,画家要画出鬼神人物等的生动传神之处,不仅要画出其外形上的“传神”,更要画出画家的生命本质。
  C.后世理论家都直接将谢赫“气韵生动”说和顾恺之的“传神论”等同起来,与后者是前者的直接理论源头有关系。
  D.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谢赫的“气韵生动”说都主张人物画创作要遵循主客相融、物我合一的核心理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列举《世说新语•巧艺》中顾恺之“益三毛”的故事,说明顾恺之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美的途径。
  B.两则材料都论述了顾恺之“传神论”和谢赫“气韵生动”说的含义和意义,二者论述的重点也大致相同。
  C.材料二引用《淮南子》中关于“君形”论的话,证明顾恺之“传神论”是受到“君形”论影响而产生的。
  D.材料二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谢赫的“气韵生动”说对顾恺之的“传神论”的传承,论证充分有力。
  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画家对客体“悟对神通”式的整体观照的一项是(3分)
  A.北宋文人画兴起之后,画匠的地位一落千丈,正是因为其缺乏综合艺术素养而无法对客体
  进行精神和情感层面的观照。
  B.宋代画家赵昌时常将花卉草虫置于泥坑中,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并在各种不同气候和不
  同的光线条件下捕捉并提炼其神韵。
  C.画家对客体的观照不是照相机式的,而是有选择的,最终决定取什么、舍什么、强调什么,
  这些都是画家的一种感性选择。
  D.宗白华说,艺术的创造是“模仿自然创造的过程”(即物质的形式化)。艺术家是个小造物
  主,艺术品是个小宇宙。
  4. 顾恺之感慨"手挥五弦易,日送归鸿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二说,谢赫“六法论”中的首要之法——气韵生动,对顾恺之的“传神论”加以更为艺术化的解读,请结合材料一作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有位矿工名叫范金山
  布  衣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采煤工作面经常见到老范。
  老范是位有意思的人,岁数一大把了,满头白发如秋日芦苇。他上班不像我们这样,一月二十四五个班,很少休息。他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候十天半月不见一次。他上班也不固定岗位,上次在巷道搞超前支护,这次又成了采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