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绿然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2019级第六期入学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570字。
高2019级第六期入学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要节日均起源于宗教活动。祖先崇拜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祀”就是祭祀祖先。
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大都与祖先崇拜有关,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核心要素就暗示着,这一节日起源于稻作先民祭祀先祖神的宗教活动。
同世界其他语言一样,汉语的产生也是先有语音后有汉字。音近义通,是我们先民造字遵循的一条重要编码规则:凡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古老的汉字,往往意义也是相近的;彼此之间联系紧密的,往往采用同一表音符号。这也是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字的重要原因。
“宗”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初义是指设有先祖牌位的房屋,后引申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就是宗庙,后来进一步引申为祖宗的意义。“琮”字非常古老,它左边的“王”实为“玉”,右边的“宗”则既表音又表义。“踪”是史前先民的一种玉质礼器,呈方柱形或长筒形,“古者……大丧用琮”(《酉阳杂俎•礼异》),表明玉琮是用来祭祀先祖神的,大量出土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玉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与“琮”类似,“粽”中的“米”指稻米,“宗”也是既表音也表义,祖宗的指向十分明确。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就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到了晋代,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庆食物,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不衰,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因地域和饮食习惯差异,各地棕子的外包物和辅料千差万别,但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这一内核基本没有改变。这是由祭祀对象——南方稻作部落先祖神至高无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除了名称和内容,粽子身上还有一个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粽子的牛角形状。牛角是史前南方稻作部落的标志性文化特号,也是我们先民的一个重要图腾符号。棕子的牛角形状是端午节节俗的点睛之笔,也是破解端午节起源之秘的一把钥匙。
江浙地区的河姆渡、马家浜等遗址出土的大量水牛骨遗存表明,至少在7000年前,我国先民已进入牛耕时代。在甲骨文中,“牧”字表现的就是一人手牵着牛耳在稻田踩踏的生动情形。“牧”不仅是我们先民成功驯服野生水牛的证明,更是南方稻作部落领袖神权的象征,“执牛耳”象征最高权威即源出于此。
“牛首人身”的形章,在我国学界一直被视为神农氏的标志。在《山海经》一书中,“牛首人身”形象多次出现,其频率仅次于人鸟组合和人蛇组合的形象。相比南方水牛牛角,北方旱地黄牛牛角要短得多。甲骨文中的“牛”字有着一对长长的牛角,描绘的显然是南方的水牛。无论河姆渡、马家浜等遗址器物上獠牙神兽上的“牛首”,还是北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玉器中的“牛首”,均呈现出南方水牛牛角的鲜明特征。“牛首人身”形象,其实就是南方稻作部落先祖神,也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神之一。
虽然我国各地的粽子形状不一,但都保留着基本的牛角形。即使在北方的粟作区,用菰叶包裹的黍米粽也是牛角状,历史文献称其为“角黍”。粽子的牛角状清楚地表明,端午节祭祀的对象是南方稻作部落的先祖神。
(摘编自郭汉闵等《端午节始源新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与华夏民族的大多数重要的传统节日一样,起源于祭祀祖先的宗教活动。
B. 所有的粽子外形都像牛角,原料都是糯米,这些都与其祭祖意义密切相关。
C. 在“琮”和“粽”两个汉字中,左边的“王”“米”表明材质,右边的“宗”表音兼表义。
D. 无论河姆渡、马家浜等遗址器物上獠牙神兽上的“牛首”,还是北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玉器中的“牛首”,均呈现出南方水牛牛角的鲜明特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说明音近义通的造字规则,为后文论述“宗”“粽”等字的内涵提供了依据。
B. 文章在“牛首人身”先祖神形象与粽子牛角形的关系上用笔较多,论证比较充分。
C. 文中多处引述《左传》《酉阳杂俎》等文献资料和相关的语言材料,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首段亮明观点,中间紧扣中心展开论证,尾段总结全文,与首段照应,行文脉络明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先民非常重视祭祖活动,在他们的精神信仰中,祖先崇拜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B. 汉字的音、形中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像“粽”“牧”“休”“刃”这样的形声字就是这样。
C. 我国学界认为“牛首人身”形象是神农氏的标志,但文中引用的文物资料否定了这一观点。
D. 民间传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实际上今天的端午节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所有的粽子外形都像牛角,原料都是糯米”错误。由原文“即使在北方的粟作区,用菰叶包裹的黍米粽也是牛角状,历史文献称其为‘角黍’”可知,文中还提到了北方的黍米粽,可见原料并不都是糯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年的互联网投资圈里,“元宇宙”堪称“最靓的崽”,相关概念股备受资金追捧。“元宇宙”其实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是由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三维技术(3D)、人工智能(AI)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它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相互影响,能达到真假难辨、虚实混同的境界。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