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活动设计
- 资源简介:
约6570字。
古诗词诵读 3《念奴娇·过洞庭》活动设计
一、活动课标分析
《2022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要求,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同时,培养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其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其核心素养是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课程目标是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文的美感体验,传承中华文化。活动作业是必修一第二阶段课文,学生在诵读和鉴赏作品的基础上,深切体验古人面对挫折,豁达乐观,永远保持崇高的爱国热情,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1. 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2.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词中所说“妙处”的内涵。
3.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下)中的古诗词诵读中的第三篇,一课时。本词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作。词人罢官北归,时近中秋,途径洞庭,写了这首词来描摹洞庭月色,并抒发自己的怀抱。教学重点: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所说“妙处”的内涵。
三、活动背景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特点,对于古诗词的积累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所以,对于重点字词和句子,还有相关写作背景材料,我都放在了课前预习阶段进行,正课用来深入思考分析文章的手法和作者的情感,否则一节课的时间很难完成。
四、活动学习目标:
1. 品味重点字词,体会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的特点。
2. 鉴赏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3. 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4. 在体会诗词手法和情感的基础上,诵读诗词,尝试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文章的诵读始终贯穿全文并要不同的阶段读出不一样的感受;作者豁达超然的心态。
五、【教学内容地位分析】
《念奴娇•过洞庭》是是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必背诗词之一。这首词是张孝祥最有名的诗词之一,表现了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六、【核心素养分析】
1.语言建构与应用:
(1)反复朗读,掌握词中字词读音;
(2)反复朗读,掌握诗词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以及朗读的相关标注符号;
2.思维发展与提升:
(1)学习词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
(2)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3.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