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7950个字。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整理:刘宇涵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⑧题必答,第⑨题四处任答两处)(10分)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⑦《醉翁亭记》中写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
, 。
⑧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倡“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 , ”也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⑨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古诗文中也很常见:岑参大雪天宴送宾客 “ , ”的千种豪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苏轼中秋夜举杯邀月“ , ”的万般惆怅(《水调歌头》);辛弃疾酒酣梦忆“ , ”的雄豪壮美(《破阵子》);范仲淹思家忧国“ , ”的发白泪垂(《渔家傲》)。
在“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校九年级(7)班的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感悟青春吧。请按照提示完成2—5题。(12分)
2. 高翔同学写下了一段“青春感悟”,但出现一处语病,请你帮他找出来并修改。(2分)
a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步入青春,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b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习惯。c每个人都渴望青春,憧憬自己的未来,那就让我们为火红的青春鼓劲、加油、歌唱吧!
错处 可改为
3.淳飞同学讲述了残疾人舞蹈演员邰丽华的“青春故事”,并引用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举办的“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词,请你认真读读,并在括号内填上拼音或汉字。(4分)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diān( )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 )勃,在手臂间勾勒( )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hàn( )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4.唐明同学准备在网上报名参加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去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他找来了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者标志和同学们共赏。
(1)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个标志的组成。(2分)
(2) 探究这个标志的寓意。(2分)
5.杨叶同学搜集了这样一段话和同学们“青春共勉”。
“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段文字出自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 。(2分)
6.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诗人从“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抒情转入写景,从村内之情转写村外之景。
D、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构成了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二 (46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常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