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5/19 21:32: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990字。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向卷(四)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物流”,其含义自然和今天的物流概念不同,但物的流动确实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物流的管理世代相传,延续几千年。看一看中国古代的物流,是很有意义的事。
  生产发展到农耕经济时代,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流动是物流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有着长期的、集权式的中央政府。皇室与政府的巨大消费,使得全国农副产品向京师和中心城市集中。奏统一六国,天下分三十六郡,形成以咸阳为核心的都市圈。都市人口多消费量大,不得不从全国调集粮食、布帛等生活用品。汉代初期,从关东调粟数十万石,送至京师,而到了汉武帝时调至京师的粮食已有600万石。汉高祖分封诸侯,各诸侯王都有自己的领地,也形成了以诸侯国都为核心的次都市圈,物品同样向这些次都市圈集中。宋代官员俸禄最厚,且实行实物供给制。从粮食到布帛,从薪炭到茶叶,无所不供,因此京师所需物品最多。史载:宋至道初,每年汴河运米300万石,广济河运粟12万石,黄河运粟50万石……计550万石至京师。而到了大中祥符初年,京师已需粮700万石。
  商品贸易的发展,使货物在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流动。最著名的是汉武帝派人通使西域,建立连通欧洲的丝绸之路,西域36国与中原的商品往来延续了两千年。珠玉、马匹、丝绸、茶叶、瓷器、米、麦、棉、布都成了商品,在交通能达到的区域内进行交流。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重要商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流动,那就是盐。古代的盐有池盐、井盐、海盐三类。池盐分布于西北地区,井盐分布于四川,海盐在沿海。自言以来,盐的流通是大量的、经常的。唐代初年,西北池盐每年产1万斛,河北产盐也在1万石以上。明洪式年间,产盐量竟达到4.6亿斤。
  明清两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乾隆年间,景德镇陶瓷业规模发展到了顶峰,瓷窑三百区,匠工几十万,瓷器交易远达欧洲。乾隆五十年,中国出口的茶叶2800多磅,出超200万两白银。在大西北,伊犁、喀什、眉州已成为对外商业贸易的中心和枢纽。常常有十万头以上的牲畜交易,上万匹的缎、绢、绸、绫被运往国外。
  皇室宫殿、陵墓的物品需求,也是流量很大的“物流”。唐贞观四年,修洛阳宫乾阳殿,“大木非随近所有,多从豫章采来,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行一二里即有破坏……终日不过进三二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功”。一根柱子尚且如此,一座宫殿需要多少材料!除了给活人修宫殿之外,还给死人修陵墓。秦汉有厚葬之风,秦始皇葬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锢山泉,上崇山坟。其高为五十佘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部分发掘的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奇迹。
  中国历史悠久,物流故事不胜放举。如此一瞥,使我们感受到物流一词虽是现代名词,但物流活动却古已有之。
  (摘编自姜超峰《中国古代“物流”一瞥》)
  材料二:
  “古为今用”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并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领域,在物流微观经济领域也是如此。研究探讨我国古代物流思想与实践,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从古至今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从中寻找一些今天的参照和借鉴。
  我国古代物流与现代物流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在认识上,古代物流重“储”,而现代物流重“流”;在思想上,古代的主体是“重储思想”,现代的主体是“系统思想”。当然,一系列派生的政策、主张、运行、工程、装备、技术等都由此而来,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理性的发展、系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大系统”概念的形成是近代、现代的事情。但是,在我国古代,物流的主体或者局部已经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系统性思维,尤以对仓储与社会经济、生产方面关联的认识最为深刻。早在农业社会,仓储这个与物流主体强相关的领域便开始了一定程度的理性发展。
  从古至今,我国各时期物流相关领域的发展都有其特殊性:先秦时期已经明确形成了“重储思想”,也可以看到“物畅其流”的脉络;之后与物流相关的万里长城横贯我国东西;到了隋朝,大运河开始通航,沟通了我国的南北;再后来,则是早在宋朝就影响社会并达到辉煌的纲运……这些,构成了我们对中国物流古今的一些认知。
  (摘编自王之泰《中国古代物流思想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央集权统治极大地刺激了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需求,供需逐渐走向不平衡,因此产生了最早的物流。
  B.我国古代的盐十有八九是从沿海、西北或四川生产的,同时作为生活必需品,盐的运输逐渐常态化。
  C.中国古代商品贸易发展日益壮大,可以看出古代物流和社会经济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D.中国物流“大系统”从古代最初的系统性思维和理性发展,经过漫长的历程,到近现代才最终形成概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官员的丰厚待遇决定了京师物流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政治力量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B.我们从汉武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可以看出商品贸易不仅在国家内部流通,更走向了国际舞台。
  C.乾隆年间陶瓷业和茶叶的交易均走向国外,手工业和商业的规模达到了顶峰,可见古代已形成相当大的物流市场。
  D.先秦时期的“重储思想”,使得农耕作物集中储蓄,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物畅其流”的发展历程。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写乾隆年间陶瓷业的发展、茶叶的出口、对外商业贸易中心的形成,意在论证商品贸易发展下货物流动之多之广。
  B.材料一通过举例论证说明秦始皇死后大兴土木修建陵墓,不仅建筑规模庞大,而且劳民伤财,体现了秦始皇的骄奢。
  C.材料二最后一段论证了我国古代物流的主体或者局部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在关联的领域产生了理性发展。
  D.两则材料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中国古代物流”,但都具有较强的论证力度,思维缜密,条理清晰。
  4.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古代物流和现代物流二者的区别和联系。(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镜子
  张海洋
  有些故事,一直沉睡在岁月深处,当你不小心把它弄醒,心里就会激荡起片片涟漪。
  二十年前,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是县委宣传部一个办事员。有次接到一项任务,陪同一个美国记者去乡下采访,我主要负责联系和协调。
  美国记者大约六十来岁,近一米九的身高,金发碧眼,肩挎相机,带着一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翻译。一见面,他热情地和我握手,用蹩脚的中文说“你好”,让我叫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