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个字。
获取了某个知识,就等于创生了某块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安溪龙涓中学 李东敏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案例描述
(前面两课时主要介绍写作背景、疏通文字、熟悉内容、诵读课文,这课时,主要任务是欣赏艺术特色)
教师:同学们,这堂课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古人在鉴赏文章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这个“概念”就是——“文气”。那么什么是文气呢?讲得浅显、形象一点它就是文章的气脉,好像人的血脉一样,大家只要仔细辨认,一篇文章是有那么一股“气”在流动的。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的是,古人认为,这股“气”是跟作者紧密相连的,它其实就是作者的才性、气质、道德,我们说的“气有清浊”,实际上是指人的道德境界有高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我们说某某人有“才气”,某某人有“霸气”,某某人又“流里流气”,就是此番道理。由于这个“气”就是这个“人”,因此,我们既可以知人论文,也可以以文知人,许多人都说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其实等于说曹植这个人在生活中清高傲物。(师板书关键词,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来解读范仲淹的“气”,先来“把把”《岳阳楼记》的气脉。我看许多同学眼睛瞪得老大,直想喊“老师我找不来”,你别急,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你若找不到文气,那你就反过来,找那些没有文气的地方,或者准确地说,是那些文气较弱的、将“息”的地方,你看那些写着写着范仲淹好像是写不下了、话说没了似的,不得不重起“灶炉”的地方就是。
生1:是“前人之述备矣。然则……”这里。}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写滥了,作者觉得没必要再写了。所以,他就“然则”——另起了一个话题——“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了。(其他同学信服地点头)"’
师:讲得真好!我们先一起把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内容诵读一遍。
生(齐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好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师:这么壮观的景象,作者却不能写了,因为普通人通常都是这样写的。那么范仲淹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不是就是真正要写的?“文气”是不是就贯通到底了?
生2:是的,下文都是写“览物之情”的。
生3:也不完全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只是接下来的两段,就是“霪雨霏霏”的时候“悲”,“春和景明”的时候“喜”。作者真正要写的是“古仁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才是作者真正要表明自己思想情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