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训练测
- 资源简介:
约36100字。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自检题检测
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兴象是唐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与批评时的一个重要范畴。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盛唐诗歌批评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多次提到“兴象”这一范畴,他批评齐梁诗风时说:“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可见在盛唐诗人看来,齐梁绮靡的诗风,是缺少兴象的。由此也可见,兴象之美,是唐诗经典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殷璠在对诗人、诗作进行具体的批评时,也常用“兴象”这个范畴。如其评陶翰云:“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又如其评孟浩然云:“浩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兴象之兴,也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由“兴”字派生的诗学范畴有不少,如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其用意都在于揭示诗歌艺术的某种特征。兴象则重在象,是兴与物象的结合。齐梁诗歌多咏物之作、山水之词,应该说是具备物象的,但重在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缺少兴寄的精神,所以说它缺乏兴象。可见,兴象是与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相对的。
在另一方面,兴象也是与直叙相对而言,是指那种融寄着丰富的美感效果的写景咏物之词。大凡诗之赋咏事物,常有两类,一为叙述,一为造境,前者为赋事,后者则为兴象。试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首尾两联,都是叙事之语,中间两联则为写景咏物之语,也即兴象之语。
“兴象”诗学范畴的出现,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历史有关。我国的古代诗歌,在晋宋以前,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浑然于其中。晋宋之后,山水与咏物之风兴起,写景艺术越来越发迭,物象成了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以至刘勰《文心雕龙》专设《物色》一篇来论述这个问题。但六朝的山水诗,多为纯粹地描摹景物,古人称为摹山范水,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咏物也是这样,多形似写物,着重于纯客观的再现。•与此相反,兴象之作,则是情景交融,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多层次的景象、物象、事物。
当代诗词的写熹状物,多流于形似、单薄,少有兴象之美、浑厚之气。所以要提高诗词艺术,应该学习古人创造兴象之美的经验。以唐宋诗而论,唐诗重在意兴,宋诗长于词理。唐诗比宋诗更多地体现兴象之美。但是宋诗也并非缺乏形象思维,宋代诗人于兴象之美的创造规律仍是很重视的。只是唐诗兴象多为景与情会,宋诗兴象之妙,多在景与意融,这两种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摘编自钱志熙、刘青海《诗词写作常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梁诗风绮靡,只以“轻艳”为贵,这种诗歌在盛唐诗人看来,是缺少兴象的。
B.诗歌赋咏事物,常分作叙述和造境,叙述为赋事,造境须写景咏物,则为兴象。
C.古人称六朝山水诗为摹山范水,是因其纯粹地描摹景物,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
D.晋宋以前,古代诗歌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虽居附属地位,但与情事浑然一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次引用唐代诗歌批评家殷瑶《河岳英灵集》中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权威性。
B.文章以杜审言的诗歌为例.有力地阐述了叙述与造境即叙事之语与兴象之语的区别。
C.文章通过对比,揭示了兴象艺术的特征:既要具备兴寄的精神,又须融寄丰富的美感效果。
D.文章由古及今,依次谈到兴象说的提出、特征及发展.对当代诗词创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兴象是唐人诗歌创作与批评的重要范畴,若无兴象,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就是不成熟的。
B.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诗学范畴中的“兴”。应该都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
C.《文心雕龙》设专篇论述物象问题,已经意识到当时山水诗、咏物诗缺乏主观情感的问题。
D.只有学习唐诗景与情会、宋诗景与意融的经验,当代诗词才可能具有兴象之美、浑厚之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近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一事,让自主创新的议题备受关注。不少人提到的“缺芯少魂”一词,也让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如果说芯片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世界的硬件“神经中枢”,操作系统则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作为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十分重要,有了操作系统,冰冷的机器才有“生命”,人们才有机会赋予其更多功能。长期倡导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倪光南院士做过比喻,操作系统就好像地基,应用程序就好像地基上的房子。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个网络的“开关键”,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因此,操作系统事关信息技术竞争力,更关乎国家信息安全。
研发出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像微软 Windows系统一样供广大用户使用;是我国科技人员的夙愿。经过刻苦攻关,我们取得了包括银河麒麟、普华操作系统等在内的一部分成果。不过,研发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并广泛应用,难度超乎想象。以 Windows系统为例,有人甚至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来形容其研发工程之庞大。而且, Windows还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每一次升级也耗费了不少成本。
然而,一款操作系统的成功,蕴藏着巨大价值。它能构建起一个包括硬件开发者、应用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在内的上下游生态链条和产业空间,围绕操作系统形成“生态圈”。同时,这也为后来者构筑了壁垒:即使研发出新的操作系统,也很难再去改变既有格局。正如有人说的,除非出现颠覆性的机会,否则很难改变这种现状。
奋力自主创新、实现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真正维护网络安全,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当年王选院士立足创新前沿,自主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铅字印刷行业,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出版产业。回溯改革开放40年,正因唱响了自主创新的主旋律,我们才创造出网络大国、科技大国的气象,也才拥有了向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进发的底气。今天,我们亟须开启新一轮全球视野下的自主创新浪潮,让芯片、操作系统以及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不再有“卡脖子”的隐忧。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领导人强调,“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筑牢自主创新的理念和信念,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的科技强国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摘编自余建斌《开启全球视野下的创新浪潮》,《人民日报》2018年4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缺芯少魂”一词让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B.操作系统是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它会让冰冷的机器有“生命”。
C.芯片是计算机的硬件“神经中枢”,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
D.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一些用户的信息和操作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中兴事件”引出“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话题,对研发的重要性、难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