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学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中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0/31 21:28: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120字。

  第7课 包身工
  课文导入 素养任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包身工制度。包身工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夏衍,走进她们的生活。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报告文学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特点。
  3.体会文章形象、鲜明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变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任务驱动一 阅览资料•认识作者
  [资讯概览]
  一、作者介绍
  电影艺术家——夏衍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
  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二、典型事迹
  夏衍创作《包身工》
  虽然《包身工》的开始写作是在1935年,可作者初步了解“包身工”的情况,却是在1929年左右。当时夏衍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从一位在工人夜校任教员的冯姓女子那里,了解到许多关于包身工的事情。
  1932年,为了写作剧本,夏衍又搜集了不少有关包身工的材料,对这些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感到了“灵魂的震动”。
  1935年,夏衍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名叫“三井系”的日本工厂进行考察。当时夏衍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采用访问收集、夜间蹲点观察、亲到工房车间考察等方式,历尽千辛万苦,才彻底了解了这个人间地狱的真实情况。这一切,震动了夏衍。他要把这种可怕的生活状态写出来,而且不要虚构,完全“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
  三、思想情怀
  夏衍名句集锦
  1.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2.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