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
- 资源简介:
约9080字。
专题08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竹石
[清]郑燮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墨竹图题诗②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诗人。②该诗作于诗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
21.甲诗前两句通过“________”“立”等词把竹人格化,把翠竹紧附青山的状貌写活了;乙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既指竹,又指百姓大大小小的事。
22.郑燮不仅喜欢画竹,也经常以竹为题材写诗。根据这两首诗的内容,分析“风中之竹”深受郑燮喜爱的原因。
【答案】
21. 咬 一枝一叶
22.①风中之竹更能体现身处险境的不同流俗,坚守自我的特点。如甲诗中,竹立根破岩,任狂风四起,却岿然不动。(风中之竹更能体现竹的不惧苦寒,顽强生存的品质。如甲诗中竹立身破岩,不惧不馁,“咬定青山”顽强生长。)②风中之竹更能让人产生艺术想象,成就艺术创作。如乙诗中由风中的萧萧竹声让诗人联想到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产生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因而寄情于诗画。
【分析】
2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咬”“立”等词把竹人格化,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紧附青山的状貌。“一枝一叶总关情”意思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就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据此可知,“一枝一叶”一语双关,既指竹,又指百姓大大小小的事。
22.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甲诗描写了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诗人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据此可知,诗人笔下的风中之竹更能体现身处险境的不同流俗,坚守自我的特点。乙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据此可知,风中之竹更能让人产生艺术想象,成就艺术创作。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甲)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①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乙)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②。
【注释】①扶桑:即日本。②潇湘、秦:分别指现在的湖南和西安一带。二地南北分隔,路途遥远。
19.对以上两首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描写的时间为晚上,而乙诗描写的时间为清晨。
B.甲诗送别的地点是扶桑,而乙诗分别的地点在扬子江。
C.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而乙诗作者送友人独往。
D.甲诗友人的交通工具是船,乙诗友人也是如此。
20.两首诗末句反复使用了“一”或“向”。请任选一首,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9.D
20.示例1:【甲】诗,反复“一”字,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一船明月”“一帆风”,将风、月拟人化,写出了风、月陪友人回家,也体现了作者对朋友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示例2:【乙】诗,反复了“向”,有意重复,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