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3920字。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司马迁通过记述屈原的一生,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为了突出屈原对楚国的重要作用,作者有意把屈原的遭际与楚国处境结合起来。同时,作者还通过评价《离骚》对屈原的文学才能作出高度评价。
学习这篇传记,要重点关注文中的精彩议论,即把批注《离骚》、与渔父对话二处作为研读重点,把握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两处议论,揭示屈原的伟大的精神和人格。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背诵议论抒情文段,了解批注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学会多角度批注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屈原高洁的品质和司马迁的不平之气。
【教学重点】
背诵议论抒情文段,了解批注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多角度批注语句。
【教学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特点,本课教学按“背诵朗读——整体把握——分层批注三大块来层层推进。
“朗读”是基础环节要注意多种朗读方式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分角色朗读,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做一些指导,使学生有感情的读文,达到“美读”的要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评价,注意渗透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反馈导入
(二)明确教学目标
1、背诵议论抒情文段,了解批注的相关知识。
2、学会多角度批注语句。
。
(三)了解批注知识
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是把段落要旨、心得提示、疑难注释等随手批注在书上,有旁批、眉批、尾批等形式。旁批是在句子的旁边批注,眉批是在书上方批注,尾批是在段、篇或回的末尾批注。
(四)、研读第三节
1、背诵第三段
2、划分本段层次
3、逐层理解批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批注】
(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