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合拓展学案
- 资源简介:
约9670字。
单元整合拓展
素材挖掘
篇目 素材主题 素材呈现
《祝福》 抨击封建礼教, 呼唤“改造国民性” 鲁迅在《祝福》中,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依然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束缚他们的精神枷锁。整个社会仍然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鲁迅以敏锐的眼睛观察到这一现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并借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 揭露黑暗社会现实,表达“官逼民反”主题 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是当时社会统治阶层中的一员,但是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的打击迫害之后,他的人生已被彻底颠覆。可他依然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想做一个好囚犯,积极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但即使这样,迫害者也容不下他,高俅要置他于死地,他最终被逼上梁山。
通过林冲的个人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政治黑暗的状况,像林冲这样并非处于社会底层的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稳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更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官逼民反”。
《装在套子里的人》 控诉专制统治,批判腐朽思想,反思人性弱点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这个形象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白色恐怖的时代特征在他身上有着鲜明而深刻的体现: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更为可恨的是,他不仅自觉地生活在“套子”里,而且还要把周围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作者通过这个形象,揭露了那个社会的病态,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新生活的到来。
《促织》 批判“官贪吏虐”的黑暗现状,揭示“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 封建制度下的底层人民,面对压迫和剥削,他们无路可走,只好把希望寄托于鬼神,这是对那个黑暗时代的揭露和批判。
《变形记(节选)》 表现荒诞现实,揭示现代人的困顿、凄凉 当局者迷,正常情况,身在其中,我们无法发现世界的真相,但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就会明白这个世界的无情和残酷。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人”的身份,才看清了世界的虚伪、亲情的冷漠,这是对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最好的讽刺。
素材拓展
鲁迅的批判精神
鲁迅后来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科场贿赂案入狱,父亲周伯宜被革去生员头衔,从此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母亲带着年幼的周家兄弟到亲戚家避难,那些势利的亲戚居然说他们是要饭来的。父亲得病后,小小年纪的鲁迅有四五年的时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