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中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23 21:24: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80字。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五代史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
  2、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理解文章的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过程】
  一、导入:英国培根在《培根随笔》中说:读史使人明智。杜牧读六国之史,明白了骄奢暴虐可以亡国;苏洵读六国之史,看到了勇于抗敌才可以兴国。那么欧阳修读五代之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就一起去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去回到历史现场,鉴往知来。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合作诵读文章。读清节奏、读准字音。
  2、检查整理的一词多义、虚词、词类活用
  3、检查句子翻译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聪明果敢的人往往被自己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是伶人吗?
  三、理清论证思路
  思考1:文中的观点句有哪些?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总结:从同学们的分析来看,“兴国”“亡身”“智勇”“祸患”是盛衰的一个具体体现;“忧劳”、“逸豫”、“忽微”、“所溺”皆为人事,因此,上述两个论点,既是中心论点的深化,又是其具体化。古文观止也有陈述,“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思考2:画出本课的论证结构思维导图
  四、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
  思考3:通过阅读课文,给李存勖编一个履历表(注释:李存勖885~926),主人公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几个年代里,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明确:908年是23岁;912年是27岁;923年是38岁;926年是4l岁。
  提问: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课文的原句回答)
  明确:
  ①李存勖23岁时的事: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齐声朗读:“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点拨:从这铿锵的节奏中,可以看见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