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中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21 16:02: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00字。

  第四单元 12 玩偶之家(节选) 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
  2.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整理课文中的词语,易卜生及其重要作品的戏剧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 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鉴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难点:
  分析《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18 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今天我们走进易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玩偶。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 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 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 《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 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已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三、作者介绍
  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
  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1936年,父亲破产。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