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绅士》ppt18
- 资源简介:
课件共34张,学案约3670字。
森林中的绅士
[开卷有益]
风 度
狗因为擅离职守,导致主人的财物被盗,受到主人的严厉责罚。黄牛却因为任劳任怨,经常受到主人的奖赏。这让心中窝火的狗感到很不爽快。
它便开始在其他动物之间对黄牛进行恶意诋毁,继而又当着黄牛的面指桑骂槐,最后竟随便找了个理由对黄牛破口大骂。黄牛听之任之,不言不语,依然故我。
树上的喜鹊看不下去了,对黄牛说:“狗那样污辱你,你为什么不反唇相讥,和它理论一番?”
黄牛说:“如果那样的话,我岂不是也成了一条狗?”
【寓意点评】
不因为他人的嫉妒和辱骂而丧失应有的品行风度和道德立场,这是许多有修养的人特有的智慧。
[识作者]
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茅盾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家、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1916年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与同仁组织文学研究会,并接办和改革了《小说月报》。1927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蚀》三部曲。1929年写出长篇小说《虹》。1930年“左联”成立后,曾任“左联”执行书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后写有长篇小说《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及剧本《清明前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生为革命文艺的发展、国际文化的交流、青年作家的培养、文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现有《茅盾全集》行世。
1981年,根据茅盾的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设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
[探背景]
茅盾的散文常采用“小题大做”的方法,用短小的篇幅写出日常生活的一角,借以显示重大的社会意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森林中的绅士》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本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意在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有绝种之忧。郁达夫曾说过:“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像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否则清谈误国,辞章极盛,国势未免要趋于衰颓。”
[巧识文]
文学研究会
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叶圣陶等。坚持“为人生的艺术”的文学主张,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反对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小市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