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事新编》的社会主题及艺术风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6 20:52:4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00字。
论鲁迅的《故事新编》 ---鲁迅《故事新编》的社会主题及艺术风格
摘要
鲁迅的《故事新编》和他一贯的文学创作一样,充满着讽刺艺术语言的张力。《故事新编》中,讽刺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以充满漫画感的故事情节来达到讽刺的目的;二、小说运用了高超的反讽艺术。

《故事新编》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全书收故事八则,《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在这些小说中,鲁迅把现代生活细节大胆地引入历史故事,突出其针砭流俗的讽刺意义,是鲁迅式的战士性格的体现。
一、以充满漫画感故事情节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当我们在阅读《故事新编》时,仿佛就像在翻阅着一幅幅的“漫画”。那种怪诞、滑稽、幽默、冷嘲热讽的感受会盎然而起。然而,在这里,我们必须进一步地追问道:这种漫画感又是如何生成的?作者是通过哪些特殊的艺术手段,来创造了文本的漫画性呢?我以为,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几种方式入手,来加以分析。
    第一种方式就是,作者有意通过夸张来打破画面构图的均衡性,从而产生漫画感。对此,鲁迅曾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遍的方法是‘夸张’,但不是胡闹。”比如,在《补天》中,女娲是一个高大的创造力的形象,而在画面中,作者有意同时设置了一个出现在“两腿之间”的所谓的“小丈夫”。这就借助于这种“大”与“小”之间的强烈对比,从而打破了画面构图的均衡。另外,如果我们有意地把两个不相协调的东西并置在一起,那么,也会产生画面的不均衡感。比如,在《铸剑》中,作者有意描写了“侏儒”的形象,让这些短小、滑稽的人物得宠于国王,并穿行于威严的朝廷之上,则使人感到这个王权的荒诞。当然,更典型的应该算是《理水》中的一段描写:
    他(指禹)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一样。
    大家想象一下:一边是一群养尊处优,但又让人觉得颟憨无能、油头滑脑的形象。另一边是一群虽然衣衫褴褛,但刚毅挺拔的形象。把这两种形象并置于一个画面上,在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中,我们既看到一幅权贵们的滑稽相,又同时看到一幅为民劳作的艰辛相。
    漫画性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抓住人物某一具体特征感加以意象化。这一具体特征,由于如此地熟悉,而人们习惯于熟视无睹,但一旦作者有意地把它描画出来,那么,就会带给读者以一种新奇感。而事实上,这种新奇却恰恰是一种最真实的描画。比如,《补天》中对那些“小东西”的描写:“肥白的脸”,“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在《非攻》中,那个在大街上用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的“曹公子”,都是一些典型的漫画式的形象。鲁迅的笔如同能点石成金一样,让这些形象在自己的笔下生发出无限的寓意来,从而,一方面,把人物描上了滑稽、可笑的漫画。另一方面,又让自己的思想批判的火花穿越朗朗的笑声,在读者的心灵中熠熠闪亮。
    漫画性的第三种方式是给人物起一个特别的名号。比如,《采薇》中那个要买路钱的“华山大王小穷奇”,那个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的“阿金姐”,那“愤愤不平”的小丙君,《铸剑》中那个“干瘪脸少年”,《出关》中的“账房先生”、“书记”,《理水》中的“鸟头先生”。这种给人物起一个特殊的名号,不仅使人物一下获得一种漫画感,同时,也使形象的审美内涵一下子获得增涨。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的《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中说道:“果戈理夸俄国人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点——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加知道这是谁。……批评一个人,得到结论,加以简括的名称,虽只寥寥数字,却要很明确的判断力和表现的才能。必须切贴,这才和被批判者不相离,这才会跟他跑到天涯海角。”在我看来,世界文学史上,只有少数的作家具有这方面的独特才能。在《故事新编》中,这些“阿金姐”、“小丙君”、“小穷奇”的名号,作者也都是“寥寥几笔”,就把对象“神情毕肖”地勾画出来,让他逃到“天涯海角”也甩不掉的。
一幅幅的“漫画”,充满了夸张、怪诞的讽刺力量,让读者深思故事后面的意指。
二、小说运用了高超的反讽艺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