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习效果阶段练习初二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19道题,约11630个字。
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习效果阶段练习
初二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6页,共五道大题,1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 基础•运用(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0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①学习书法先从开始,再学习,最后是。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②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í)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章法布局达到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疏散sǎn 轻重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ㄋ(横折折折钩)”
B.疏散sǎn 轻重疾徐“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C.疏散sàn 轻重疾徐“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D.疏散sàn 轻重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ㄋ(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整体布局结构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基本点画结构
C.基本笔画整体布局结体
D.基本点画结体章法布局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句子修改: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寒食帖》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分)
答:上联:
下联:
二、古诗文阅读(共29分)
7.阅读诗歌,完成第(1)-(2)题。(共5分)
(1)对下面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此诗为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诗歌描绘了早春西湖明媚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首联中的“云脚低”应理解为“白云低垂,仿佛与湖水相连”,描绘出西湖静态的美。
C.颈联中的“迷人眼”和“没马蹄”,体现出早春的西湖百花齐放,春草丰茂的特点。
D.尾联中的“行不足”应理解为“走不够”,既写出西湖景色美不胜收,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
(2)小刚同学在学习这首诗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暖树”一词用的不好,因为树是没有冷暖之分的,改成“高树”更符合实际情况。你同意小刚的意见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