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灯》<br>
1.体会象征手法及其作用;体会文中语义含蓄的句子。<br>
2.把握关键词语,理清作者思路。<br>
3.结合对文理和文义的分析,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br>
思路和象征手法。<br>
象征的立意特点。<br>
第一课时<br>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我们知道这篇散文采用了象征手法,即一海燕象征革命的战士,以雷电象征反动势力,其实很多名作家都喜欢用这种手法为文。那么,什么是象征手法呢?所谓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手法包含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我们今天学习的巴金的《灯》也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文章。<br>
二.作者作品介绍:巴金,原名李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中从事的种种活动,揭露了封建军阀同志的残暴与不义。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作者以很大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启蒙教育方面,尤其《家》作用最大。鲁迅曾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br>
三.时代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巴金就为抗战到处奔波,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战斗的笔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