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读《伊索寓言》<br>
<br>
[教学目标]<br>
1、探讨中心意思(借助重点语句的理解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br>
2、深入思考,读懂有个性特色、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br>
3、走近钱钟书。 <br>
[补充资料]<br>
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就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曾指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源流》一书的瑕疵,震动文坛。(“他记忆精博,思力敏锐,辩才无碍”。“他随时都在动脑筋,读书的时候是他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每读完一书,其精神实质全被吸收……最难得的是好学不倦,不论处什么环境都手不释卷……他好比一个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种的美味都要尝一尝。” --郑朝宗《怀旧》) <br>
另外参看课文后面的附录。重点强调并推荐其长篇讽刺小说《围城》。<br>
[教学课时]<br>
两课时。<br>
[教学方法]<br>
研读法。<br>
第一课时<br>
[教学过程]<br>
(一) 读全文,说说初读感受和读文疑点。 <br>
(二) 探讨性阅读,读懂较有难度的文章,如何深入?<br>
1、 主要暗示语句的寻找(寻找解读文章的钥匙――点睛之处):文本总有语句告诉你作者到底要表现什么思想,关键是把这些话找出来体会分析。<br>
2、 中间部分的材料各表现作者的什么见解?它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何联系?<br>
(三) 具体深入的问题: <br>
1、 从标题看,文章是读后感,那么作者读后究竟对《伊索寓言》持什么态度? <br>
《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br>
2、 文章一、二、三段的作用?作者对人类的“进步”、“现代文明”持什么态度? <br>
作用是通俗地解题:说明人们为什么喜欢读《伊索寓言》;持讽刺与否定的态度――越来越狡猾,越来越复杂,却自以为是“智慧”。 <br>
3、 蝙蝠的故事:――可鄙的自高自大!(蝙蝠是冒充同类,而人,却总要找到比同类强的理由和资本,在任何场合都想傲视别人,自高自大) <br>
4、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可笑的是非定论!(故事中是扬蚂蚁贬促织,而人世间同样的事情该赞扬谁?世间的是非已不再那么可以简单判断) <br>
5、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可恨的无知狂吠(在狗的身上看到了如狗一般狂吠乱叫,惹不得的无自知之明的人) <br>
6、 天文家的故事:――虚荣的自欺欺人!(不甘心下台下野下面子,寻找理由聊以自慰) <br>
7、 乌鸦的故事:――可悲的嫉妒心理(自己没有优点,也不甘心认可别人。自己得不到的好处,也千方百计让别人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对付谁,以求遮丑遮羞) <br>
8、 牛跟蛙的故事:――可怜的自我陶醉(“Q”劲十足,不思进取) <br>
9、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为富不仁!(越肥越富的人,越是不肯付出) <br>
10、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为保所得,狡猾诉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