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涉江 <br>
【教学目的】 <br>
1. 了解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br>
2. 了解“兮”的用法。 <br>
3. 了解《楚辞》开创的浪漫主义的传统和本诗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 <br>
4. 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毅性格。 <br>
【重点难点】 <br>
1. 比喻手法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br>
2. 屈原坎坷的经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br>
【教学设想】 <br>
讲读课。 <br>
对屈原和有关《楚辞》的知识,教师应作较详细的介绍。在指导学生反复育读此诗时,除要求学生认真看注释外,对诗中语句还可作一些补充讲解,使学生能疏通诗句,领会内容,认识诗人屈原高洁的形象。 <br>
诗中“兮”的用法,可通过比较分析来掌握。 <br>
《诗经》和《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传统,可通过《伐檀》、《硕鼠》 <br>
》和《涉江》的学习,比较认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的创作方法。 <br>
还可补充介绍屈原诗中的一些名句,以拓宽阅读视野,并深化对诗人的认识。 <br>
授课时间:两课时。 <br>
【教学过程】 <br>
第一课时 <br>
一、导入 <br>
向来“风”、“骚”并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