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导言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物种起源》导言<br>
教学目的<br>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br>
2、筛出文中的关键语句,以帮助理解进化论思想和达尔文的科研精神。<br>
3、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学习达尔文艰苦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br>
教学重点<br>
筛选并深入理解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br>
教学难点<br>
作者提供的有关史实,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br>
教学时数 2课时<br>
一、解题、介绍作者<br>
1、《《物种起源》导言》是《物种起源》这本书的前言。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亦即概地向读者介绍相关这本书的情况。<br>
2、作者达尔文,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他那个时候的欧洲,关于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物种不变化。当时称为特创论,也就是说,万物都由上帝按照特定的旧的创造的,他有目的安排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说上帝造猫的目的是为了让它吃老鼠,创造老鼠的目的是为了让它给猫吃。按照这种观点,上帝创造出多少种生物,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物种不变。达尔文青年时也相信这种荒谬观点,后来经过反复的考察认识到物种在变异性和承续性,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进化论学法。<br>
二、理清全文结构<br>
1、速读全文,从文中筛选出介绍《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观点的段落。(4、5、6、7自然段)<br>
2、那么1、2、3自然段分别写了些什么呢?<br>
明确:第1段说明从《物种起源》的成书经过。<br>
第2段说明早日刊印的原因。<br>
第3段本书的性质,作者的希望。<br>
三、讲析1、2、3段<br>
(一)讲析第1自然段。<br>
1、默读第1段,从中筛选出达尔文写书的主要经历,看一看这一经历主要分为几步?<br>
明确:成书经历主要分四步:(1)环球航行,考察。(2)思考问题作札记。(3)充实札记,写成纲要。(4)继续探讨,摘要付印。<br>
2、叙述本书题的研究过程,为什么要从参加贝格尔号的远航说起?<br>
明确:因为达尔文这次远航对于达尔文的科学研究关系太大了。那时他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他读的是神学院,因为他的父亲要他成为牧师。但是他在神学院里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于生物学的爱好。毕业时,已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博物学者了,当时他相信神创论,因此他带了《圣经》参加这次航行。在远航中,大自然新提供的科学事实不断冲击他的观点,他开始怀疑创造论,进而转化为一个进化论者。他以神创论者开始远航,以进化论者结束科学旅行,可见没加此次远航,就没有进化论者达尔文,也就没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说:“贝格尔军舰上的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确定了我全部以后的事业。”故导言写成书经过从远航开始。<br>
3、南美洲“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作者“很深刻的印象”指何事?<br>
明确:在南美洲的加拉巴哥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了许多巨龟,至少有三种龟的变异种类,习性和外部特征都不同。达尔文想,为什么相距甚近,都由岩石构成的小岛上,“后住者们”却彼此不同呢?可是“生物是不变的”《圣经》的创造论不堪一击了。他还挖掘了许多动物化石,发现有十三种是现存物种,有四种则和现在生物种非常接近又有区别,这表明古生物和现存物种曾有血缘关系。《圣经》说上帝创造的生物不是不变的吗?事实告诉他:“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新表现出来的智慧之前,他终于背叛了创造论,成为一个进化论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