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br>
《拿来主义》<br>
<br>
教学目的 <br>
<br>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br>
<br>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br>
<br>
教学设计 <br>
<br>
一、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br>
<br>
二、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br>
<br>
教学时数 两教时 <br>
<br>
教学过程 <br>
<br>
第一教时 <br>
<br>
一、导入新课。 <br>
<br>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br>
<br>
二、指导预习。 <br>
<br>
读“预习提示”。“提示”有两段,第1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批“送去主义”?由此理出文章结构层次,归纳每部分的大意。第2段写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 <br>
<br>
三、研习新课。 <br>
<br>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br>
<br>
提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br>
<br>
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