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ppt38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9张,教学案约2060+104字。
【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学习】 时间:11月21日
【课 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二、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王维并称于诗坛。
三、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朗读诗歌:
2、参看注解,理解诗歌意思: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口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
【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学习】 时间:11月18日
【课 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王维并称于诗坛。
三、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朗读诗歌:
2、参看注解,理解诗歌意思: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