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遂宁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5/30 19:22: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8810字。

  2017年四川省遂宁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 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2014年1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按照原始儒家的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兼善天下。
  B.是原始儒家的理想,外在表现为依附国家体系。
  C.是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即怀抱“孔颜之乐”。
  D.后期发生了异化,出仕的目的转向了个人私利。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①②段从中国文化源头说起,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
  B.第③段承上启下,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任职是士人实践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C.第④段进一步阐述士人出仕做官体现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强调士人阶级的这种依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D.第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做官目的、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为官意识与习气等的转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仕与隐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服务天下百姓,后者是为了成就自我。
  B.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
  C.儒家的忧乐观既包括“孔颜之乐”又含万民之忧,主要是为兼济天下。
  D.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解答】(1)C结合文本第四段“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之乐”划等号.)
  (2)A项结合文本第二段“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可知,“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与原文意思不符.
  (3)B结合文本第五段“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可知,“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不合文意.
  答案:
  (1)C
  (2)A
  (3)B
  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柯洁微博:我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研究了大半年的棋软,无数次的理论、实践,就是想知道计算机究竟强在哪里。昨晚辗转反侧,不想竟一夜无眠。人类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