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ppt2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中第六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 资源大小: 6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7 13:37: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 41张,附带文字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
授课时间:2005年12月       授课班级:高三(5)(6)   备课人:汤蓓蕾
【教学目的】
1、  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  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3、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4、  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5、  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  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3、  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的难度也比较大。第一,文章内容涉及作者家世、古代刑法种类、古代王侯将相受辱事例、圣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事例等,学生对这些一般都不太熟悉,难免产生隔阂。第二,本文在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许多语句都有深刻的内涵,而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短时间内恐怕难以透彻理解。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在启发学生自行领悟,要把基点放在启发学生自行领悟上。另外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宜多指导并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展示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学生看单元后知识短文《司马迁和〈史记〉》
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
1、请学生默读由看单元后知识短文《司马迁和〈史记〉》,然后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司马迁。
强调:A、思想(四点);B、文学价值(鲜明的人物个性,强烈的抒情性)C、影响。
2、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及《史记》
(投影片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