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8 21:57: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63字)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教学目的:
1、  理解作者在景物面前表现的理性
2、  领悟人文的关怀志向的表白
3、  流畅地翻译文言文
教学重点:
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
揣摩情景交融的写法,领悟作者对社会人生所作的哲理思考。
授课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二、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著有《栾城集》
风格鉴定:
 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 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三、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愤懑和不平。
四、整体感知
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请概括各段大意。
一、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二、记敘快哉亭上之所见。     (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三、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 。四、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四、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
五、分析第一段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出:流出  。                 始:开始 。                      肆大:水流阔大 。       南、北:向南,向北。    益张:越发盛大。            浸灌:意思都是“注”。    相若:差不多 。                 即:靠近。                          为:建造。                          胜:美景。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译文
v      长江流出西陵峡,便开始得到平坦的地势,它的水势奔腾阔大。向南与湘江、沅江合流,向北与汉水、沔水汇集,它的水势更加强大了。到了黄州赤壁下面,江水浩荡,和大海差不多。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居住在齐安,在靠近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用来欣赏长江上的美景,我长兄子瞻给亭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快哉”。
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
答:江水。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
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