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白菜》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440字。
《谈白菜》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教师问题驱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潜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是怎样由齐白石的画联想生发,进而谈论社会风尚问题的,从而学会探究随笔类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和积累本文中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学会捕捉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提高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走向讲台汇报小组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与讨论,理解本文所谈“白菜辩证法”的基本含义从而获得人生启迪。
说明:
本文是一篇借此喻彼的杂文,杂文往往讲求曲折变化,生动形象。本文旨在探讨社会风尚问
题,但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以齐白石所画白菜为话题,条分缕析,触类旁通,娓娓而谈,最后才
接触正题结撰成文的。文中的联想十分自然,使本文的视角独到且深远,内容丰富且厚重。理清
作者的联想轨迹,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在高三这个特定的关键阶段,作
为一篇字数在1000字左右的范文,更有助于启发学生在写作中展开联想,丰富自己的素材,使作
文更具广度与深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来理清本文的联想轨迹与思考脉络,对写作有所借鉴。
2、难点:对“白菜的辩证法”含义的理解。
说明:
这是一篇文笔质朴的文章,针对高三学生现阶段写作存在就事论事的瓶颈,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来揣摩本文的写作思路,哪里是引入的由头,哪里是就事论事地分析,哪里开始触类旁通,为后文的由此及彼铺设桥梁,哪里又是深入地触及正题,卒章显志,指向现实,从而借助此文更加形象地体会“由此及彼,娓娓而谈”的写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田园杂兴》中写到“拔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说的是白菜味道比蜜藕更甜美,美食家苏轼也把白菜形容成“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为何这些大师名家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白菜如此亲睐,今天,我们就同李锐一同来谈谈白菜,借以走进白菜的精神世界。
2、课文分析:
(1)请同学自读课文,迅速找到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
(2)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辩证法的?
从齐白石一副“白菜辣椒图”引出,借以探究齐白石赞颂白菜为“菜之王”的原因,从白菜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到对白菜内在特点揭示,同“水”相类比,同“五味”相对比,揭示白菜的品格。
(3)于是,自然清晰地引出了“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