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ppt324
- 资源简介:
共65张,约21950+8140字。
《林黛玉进贾府》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 讨论分析法。人物形象。
3、 点拨教学法。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水浒传》、《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荧屏。而在我国同样有一部长篇小说很受人们欢迎,以不同的形式在荧屏上展示,它就是《红楼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
2、简介作者
曹雪芹,名霑,号雪芹。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
林黛玉进贾府 巧学精练一
●作业导航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学习欣赏中国古代小说的具体方法。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出场、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蓝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阜盛(fǔ) 敕造(chì) 规矩(ju)
B.两靥(yè) 忖度(cǔn) 钗钏(chāi)
C.怯弱(què) 纳罕(hǎn) 盥沐(ɡuàn)
D.憨顽(hān) 嬷嬷(mó) 惫懒(bèi)
2.选出蓝色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
A.阜盛(盛、多) 放诞(欺诈)
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揣度、思量) 恍若(忽然)
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乖张(偏执、不驯顺) 韶光(美)
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轩昂(高) 敕造(帝王的命令)
东施效颦(皱眉头,代指黛玉)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顶力相助 粘惹 撕混 轩俊
B.脍炙人口 璀灿 暮蔼 内帏
C.无与论比 牍职 翠幄 庑门
D.功名利碌 宫绦 盘螭 璎珞
4.下列各句中蓝色的虚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然而这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杂处于一起。
B.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C.一个人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D.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或方面的本质联系。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厂职工认真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暑假大学生勤工俭学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举行,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 应聘。
C.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D.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许多作品,_______,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 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飞扬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给人以兴奋,不能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