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ppt4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三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0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1/28 18:37: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咏怀古迹
  学情分析(李再发).doc
  观课记录(李再发).doc
  教材分析(李再发).doc
  教学课件(李再发).ppt
  教学设计(李再发).doc
  课后反思(李再发).doc
  评测练习(李再发).doc
  效果分析(李再发).doc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背诵全诗,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中国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思考王昭君。
  二、目标定向,知人论世:
  1、知人论世,简介作者: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2、看到标题我们应该猜得出来,《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昨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悟:
  1.注音
  万壑(hè)   赴(fù)荆门    明妃(fēi)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2、听示范朗诵,学生正音并认真品味诗歌情感。
  要求能准确、恰当、有感情地诵读文本,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语气,努力提高对古诗的感受能力,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明确诗歌风格:沉郁怨愤的感情。
  3、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
  四、涵咏品读,揣摩探究:
  学生齐读,请学生结合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诗歌主要内容。
  明确: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