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1/15 20:47: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6920字。

  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至晚年,往往会    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     的。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你    ,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
  A.沉迷    缺憾    追根究底    B.沉溺    缺憾    追根溯源
  C.沉溺    缺失    追根究底    D.沉迷    缺失    追根溯源
  2.下列句子中,没有浯病的一句是 (3分)
  A.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最广的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世界各国民众喜爱。
  B.中国戏曲在海外如何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与认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C.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 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D.费新我左手书法与通常习见的右手书法在用笔、结体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使欣赏者产生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审美感受。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
  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
  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
  ⑤这一切并不重要
  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桥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
  A.④③⑥①②⑤    B.④⑥②①⑤③
  C.⑥①②⑤③④    D.⑥②①③④⑤
  4.下列句中古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经历,结果,
  有的峰回路转,收获硕果;有的则山穷水尽,无功而返。
  B.在莎翁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富有时宾朋盈门,破产后“朋友”云散。古今以利相交的例子太多了,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C.趁着年轻,当有为时应有为,否则,到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老暮之年,
  你只能惭愧地告诉后人一个个反面的教训,而没有正面的经验。
  D.为人父母者身教重于言救,“身教’如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行动的力量远大于语言的力量。
  5.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是再精美的艺术晶,也需要衬托方显其美丽。
  B.很多艺术品初看很精美,但缺乏耐久的艺术魅力。
  C.人总是羡慕他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后却不懂得珍惜。
  D.环境和心境发生了变化,审美也会随之发生    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曾巩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