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何作出决策》ppt1
- 资源简介: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2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件:1.2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6张).ppt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2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2.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1.2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2.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1.2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1.doc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作业1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雇佣 佣人 佣钱 佣金
B.兴衰 兴隆 兴盛 兴修
C.强大 强制 坚强 强硬
D.着火 着迷 着凉 着急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脉博 博士 赌搏 知识渊博
B.倏忽 忽悠 在乎 微乎其微
C.力争 力量 利益 有利可图
D.决策 抉择 诀别 决一死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______特区人民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②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______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
③买彩票________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________彩民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这种机会。
A.修建 显示 当然/但
B.修建 体现 固然/然而
C.构建 显示 当然/但
D.构建 体现 固然/然而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
……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作业2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效率(yù) 提供(ɡōnɡ)
娴静(xián) 炽热(zhì)
B.撩起(liáo) 睥睨(nì)
答应(dā) 埋怨(mán)
C.惊骇(hài) 静谧(mì)
狙击(jū) 哄堂大笑(hònɡ)
D.模样(mú) 茁壮(zhuó)
杂烩(huì) 休戚相关(qī)
答案 D
解析 A项“率”读lǜ,“炽”读chì。B项“撩”读liāo。C项“哄”读hō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佩制 权衡 渡假 保障
B.边掾 瑾慎 储蓄 一致
C.阐释 肉酱 激励 书籍
D.支负 分配 扭曲 火食
答案 C
解析 A项佩制—配制,渡假—度假。B项边掾—边缘,瑾慎—谨慎。D项支负—支付,火食—伙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________。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
②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唯一的中央计划者来________。
③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________,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
④公共决策者决不应该忘记________,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
A.选择 配置 保障 鼓励
B.决策 配制 保护 激励
……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加点字注音
①拯救( ) ②鱼子酱( ) ③储蓄( )
④储蓄( ) ⑤利润( ) ⑥雇佣( )
(2)多音字
①畜畜生 畜牧 ②率率先 ③利率
量测量 数量 ④系没关系 系鞋带
⑤藉慰藉 狼藉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籍 藉 ②署 置 ③捷 睫
④额 颌 颔 ⑤慎 缜 嗔
3.词语释义
①劳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权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概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微乎其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显而易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语辨析
(1)反应•反映
“反应”主要有三种用法:①动词,有机体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化学上一物质与另一物质发生作用,产生了新物质的过程,如“化学反应”。②名词,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③动词,意见、态度或行动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的思想活动。
“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他把情况反映到县里”。
例句:①还没等我________过来他就走远了,头也不回。
②一个经济体的行为________了组成这个经济体的个人的行为。
(2)短缺•稀缺
短缺:缺乏、不足。只能带物资等具体事物的宾语。
稀缺:事物出现得少,情况比短缺更为严重。
例句:①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京郊到处都可以听到人才________的呼声,“无才不兴”的道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②由于资源________,社会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整体感知
1.梳理文本结构。
……
第2课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学习重点
1.记:了解作者及筛选文本信息的方法。
2.读:理解文章内容;联系现实,学习作者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3.写:尝试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一种客观事物。
4.练:学习理解文中关键词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
关于放弃的名言名句
1.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2.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
3.什么时候学会放弃,什么时候便学会了成熟。
4.放弃,是一种境界,是自然界发展的一种必由之路。
5.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6.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你应该学会放弃。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教授是一个著作颇丰的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其中包括价格调整、消费者行为、金融市场、货币与财政政策及经济增长。他是颇受欢迎的入门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英文版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再版四次,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教科书之一,已被翻译成17种文字。
2.文学知识
筛选文本信息的方法:
①从“语境”入手,将“问题”带入“文本”,对几种常见句式要做标志性解读,勾画圈点,不可偏废。②要从“信息”切入,尊重文体,依“体”而读,逐段细化,先分后合,梳理结构,辨析思路,“题”“文”对照,整合提炼。③辨识原文,整合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文本中没有给出结论之处;文本中暗示某种可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