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ppt40
- 资源简介:
9张,约1340字。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枣庄市第六中学 王文前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的罪恶。
2、 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
3、 了解本文的艺术特点。
导入新课:
1956年的今天,前苏联也是严冬季节,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但大街上仍有许多人不顾寒冷,驻足聆听广播电台播出的一部小说,许多人一边听一边流着眼泪。是怎样的一部小说有如此之魅力,我们今天就来尝试解读:
板书课题: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作者:肖洛霍夫
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检查预习
1小说的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大家认为这应该是哪个人? 索科洛夫
2节选的部分写到了索科洛夫的哪些遭遇?
成功逃亡 妻女炸死 找到儿子 儿子牺牲 领养孤儿 出了车祸
3索科洛夫的这些遭遇对他有怎样的影响,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些影响的?
心理刻画 对比手法
4还重点写到了哪个人的遭遇?遭遇是怎样的?
凡尼亚 爸爸在前线牺牲,妈妈被炸死在火车里,无家可归。
5作者有没有写这些遭遇对凡尼亚的影响?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些遭遇对凡尼亚的影响的?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研读“天哪”一节, 一个四无岁的孩子,应该是最需要亲人的关爱的,最渴望亲情温暖的,但战争让他举目无亲、流浪街头。那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他受到了多少惊吓,吃了多少苦头。只有这个苦命的孩子自己知道,但我们可以从他激动的狂喜中、响亮尖利的叫声中,隐约体味。当朝思暮想的爸爸来到时,他象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握住。永不放手。
作者通过索科洛夫、凡尼亚的两个人的这些遭遇相互补充体现了悲剧的广泛性,战争无情地摧残这人世间的生灵,毁灭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让你一夜之间失去所有的亲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文章就是通过这些遭遇淋漓尽致地体现战争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