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ppt5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5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0 9:58: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5张,文字资源包括说课稿、导学案和教案。

  《登岳阳楼》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
  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
  2、技能态度:在过去的学习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诗歌意象以及意境在诗人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所以对本课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巩固这种知识,又有助于提升鉴赏水平。
  3、特点风格:本班学生整体上语文素养偏低,阅读量少,知识面狭,感知能力差,且对本学科的兴趣欠浓。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高效课堂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4)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5)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