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刘国钧中学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迎期末专项复习(五)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9790字。
刘国钧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迎期末专项复习(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改编:臧铭勋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生命就像一缸米
郭文斌
(1)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是物质的,具体的,就像手上的粉笔,只要你写,它就会短下去;又像阳光下的雪,即使你不动它,它也会薄下去。总之,现在在我心里的时间它是量化的。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有一个总量。就像一缸米,只要你用,它总会完。
(2)那么拿这有限的时间来做什么,就成了关键。假如今天我盯了一天股市能够赚十万元,自己是赚了还是赔了?通常看来,肯定是赚了。但在我看来,肯定是赔了,因为你时间之缸内的一碗米没了。也许有人说,那你不去股市,这一碗米也没了啊。对,但对还有更高超越性追求的人,他就会把这一碗米用在终极目标上,哪怕进项不多。
(3)因此看来,目标成为关键中的关键。精神富翁也许不反对财富,但财富应该是朝着精神高地行走时产生的副产品,比如你讲完一堂课,临行对方给你一个红包,那就是你精神劳动的副产品,它也许没有你守在股市上挣得多,但它的价值非常大,因为你点亮的是无数心灯。
(4)同样,文字是能够看得见的时间。比如现在,我在电脑上写下一行字,看上去是写下一行字,其实是写下一行时间。再打个比方,比如今天你写了一万字,为一个你并不看重的征文,你可以挣十万元奖金;对于真正懂得财富的人来说,他也不会为那十万元去写那一万字,他宁可拿用来挣这十万的时间写一千跟终极目标有关的文字,这虽是一千字,虽然可能只挣一百元,但它是朝着目标前进的,是正值;而那十万元奖金则是负值,因为你向终极相反的方面消耗了时间,你退步了。
(5)时间从嘴巴里也溜走了不少,一句话就是一粒米,两句话就是两粒米,有谁算过,或者有谁留心过,每天从我们嘴巴里溜走了多少米?大半碗吧?那么,我们时间之缸内的米就少了大半碗。如果我们把时间看成是缸里的米,把每天从我们嘴里说出去的话看成是缸里的米,我们就会被吓一跳。
(6)人们之所以挥霍时间,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时间之于生命,是一个量,是一个限量。
(7)时间从我们眼睛里溜走得更多。当我们打开报纸,打开网络,时间的闸门就已经打开了,时间的水就哗哗流淌了,如果我们继续借用米来说事,那么小偷已经大碗大碗地从缸里往出舀米了,但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被花花绿绿占着,我们浑然不知。蓦然回首,大半天已经漏了。因此,释家追求无漏境界,首先应该是对时间的无漏。而一切打我们眼睛主意的人,都十分清楚眼睛的天真,在他们的老谋深算面前,没有几双眼睛能够幸免。且别说是现代传媒,就是古典小说,所有的功夫,都是朝着如何占有你的眼睛来的,它们的目的就是让你粘在上面,永远不要下来。因而,要想逃脱被缚,就首先要明白前方是一个骗局,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8)通常来说,钱是好东西。但在智者看来,也许没钱更好,因为钱在手里,你总要想着花掉,而计划花钱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一个乞丐来说,一块钱买一个烧红薯,不需要动脑筋,但是对于一个富翁来说,他就要为了把手里的钱花出去而用心学习财会、学习金融、学习名牌、学习别墅、学习豪车,还包括增值术。你得掌握怎么样把钱投出去才能一本万利,怎么样把钱花在一些特别的人身上又不染上官司。这都需要时间。而名牌层出不穷,豪宅层出不穷,豪车层出不穷,增值术层出不穷,如果把这些弄通,那一缸米也就完了,一辈子人也就完了。何况有钱人最大的烦恼还不是这些,而是怕钱的失去,因此还得学习防盗,甚至学习防身。显然,乞丐是没有这些烦恼的。因此,禅宗说好事不如无事。
(9)当然,如果我们把这些钱用在配备朝向终极目标前进的工具方面,它又变成正值。如果花在最需要它的那些人身上,并且随走随花,它又变成轻松,变成幸福。
(10)但是很难,钱的习性是声色犬马,是欲望附庸,是囤积居奇。挣钱难,花钱难,花好钱更难。
(11)到此,我才真正理解了古人为什么要发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感叹。说这话的人,如果不是时间本身,就是金子本身。
(选自2012第1期《散文选刊》有删节)
11.在第(1)自然段中,说时间“像阳光下的雪”、“像一缸米”,根据全文,简析这两个比喻各想说明什么?总的又想说明什么?第(1)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多次提到“终极目标”,根据全文,请解释“终极目标”的意思,并举出两个你认为可以算作“终极目标”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意,选择一个角度对文章第(8)段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题为“生命就像一缸米”,但从全文看,作者阐述得更多的是有关“时间”而非“生命”的话题,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它原来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女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了起来,一起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