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三块钱国币》教案<br>
<br>
教学目的<br>
一、了解大学生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弄清矛盾冲突的开端、发展和结局。<br>
二、通过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br>
三、体会作者出人意料的安排剧本结构的佳妙处。 <br>
四、品味剧本幽默的语言风格,继续培养学生比较评价的能力。<br>
教学设想 <br>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教学法中,可采用突破法,即举一反三法,是指以选取单元中最典范,最能完整地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一二篇课文为范例,教师重点进行研讨,然后指导学生在突破的基础上,模仿教师的方法自学其他课文,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又掌握到方法,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学习本课,在前两篇教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潜能,利用这个剧本给他们一次大胆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在教师有机的指导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鉴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并能写出有条理的鉴赏文章。<br>
教学时数<br>
二课时<br>
第一课时<br>
教学要点<br>
整体感知,了解剧情及冲突。<br>
教学过程 <br>
一、整体感知<br>
二、电脑提供如下背景材料 <br>
1.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有《一只马蜂》《压迫》等,多为独幕剧。抗战期间创作的多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及独幕剧《三块钱国币》等,表现了强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