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含说课案<br>
===================<br>
(说课案)<br>
说教材:<br>
本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开篇之作。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我们知道,理解分析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高二、高三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这篇文章是哲理散文的典范,讲好学好这篇文章,是成功应对日益注重文学鉴赏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的普通高考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高中阶段接触到的著名作家孙犁的第一篇文章,学习并理解好这篇文章将对高中学生平时作文和高考作文产生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帮助作用。<br>
<br>
说教法:采用启发式和目标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即结合教学大纲和高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紧扣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训练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效果。如本堂课中对哲理的评价,对语言的鉴赏等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习题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侧重引导、启发和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如本课对“极致”哲理的深化和拓展,对以小见大、从琐碎事得出深刻事理(或哲理)的哲理散文写作方法的深入探讨;借助课堂内涉及到的相关主题,引导学生读书与之相关的课外文学作品,借以满足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如通过对《黄鹂》所体现出的“极致”哲理的评价,举一反三,让学生去阅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br>
<br>
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迪下,通过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在活跃而又充满思辩的课堂上,感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培养语文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逻辑思辩能力显著提高,语文素质明显增强。<br>
<br>
(教案)<br>
教学目标:<br>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黄鹂这个简单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深刻哲理。<br>
2、培养学生对本文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欣赏评价能力。<br>
3、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文章在写法和语言表达上的技巧。<br>
<br>
教学重点和难点:<br>
对本文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哲理的深入理解和评价;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欣赏、体味和模仿本文精彩的语言。<br>
<br>
教学学时:2课时(课时划分教学设计)<br>
<br>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br>
<br>
第一课时<br>
一、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杜甫七绝“两个